|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的背景、目的 | 第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0-11页 |
| ·我国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研究的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4-17页 |
|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农村养老保险的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 ·社会保障的涵义 | 第17-18页 |
| ·农村养老保险的涵义、特征 | 第18-19页 |
| ·农村养老保险的涵义 | 第18-19页 |
| ·农村养老保险的特征 | 第19页 |
| ·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理论 | 第19页 |
| ·庇古的经济福利理论 | 第19-20页 |
| ·凯恩斯的社会有效需求理论 | 第20页 |
| ·德国的福利国家理论 | 第20-23页 |
| 第三章 和龙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31页 |
| ·和龙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 | 第23-25页 |
| ·和龙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发展 | 第23-25页 |
| ·和龙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现状 | 第25页 |
| ·和龙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较低 | 第25-26页 |
| ·养老金保障水平较低 | 第26页 |
| ·政府及集体补贴不够到位 | 第26-27页 |
| ·半数以上农民工不愿参保 | 第27页 |
| ·街道、乡镇农村养老保险经办队伍不稳定 | 第27-28页 |
| ·和龙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成因分析 | 第28-31页 |
| ·政府缺乏实施力度导致了覆盖率较低 | 第28页 |
| ·养老金缴纳标准偏低导致了保障水平较低 | 第28页 |
| ·经济落后导致政府补贴补助不到位 | 第28-29页 |
| ·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民工不愿参保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国内外农村养老保险经验及启示 | 第31-37页 |
| ·国外农村养老保险经验 | 第31-32页 |
| ·德国农民的养老模式 | 第31页 |
| ·瑞典的福利模式 | 第31页 |
| ·日本农村的共济模式 | 第31-32页 |
| ·国内农村养老保险经验 | 第32-33页 |
| ·广东中山模式 | 第32页 |
| ·苏南张家港模式 | 第32-33页 |
| ·山东青岛模式 | 第33页 |
| ·国内外经验对和龙市的启示 | 第33-37页 |
| ·相关制度法律化 | 第34页 |
| ·规范化的监督运营机制 | 第34页 |
| ·多元化的财政资金筹措渠道 | 第34-35页 |
| ·渐进化推广相关制度 | 第35-37页 |
| 第五章 促进和龙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健康发展的措施 | 第37-43页 |
| ·和龙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 | 第37-38页 |
| ·坚持合理分摊 | 第37页 |
| ·坚持健全法制 | 第37-38页 |
| ·坚持因地制宜 | 第38页 |
| ·坚持双重保障 | 第38页 |
| ·和龙市农村养老保险健康发展的措施 | 第38-43页 |
| ·强化政府责任,加强财政支持力度 | 第38-39页 |
| ·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缴纳标准,创新基金管理模式 | 第39-40页 |
| ·发展经济,多方式筹集农村养老保险资金 | 第40页 |
|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升农村居民参保意识 | 第40-41页 |
| ·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经办队伍建设 | 第41页 |
| ·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为农村养老保险发展提供长久动力 | 第41-43页 |
| 结论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