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元坝气藏须二段储层综合评价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前言第9-15页
   ·选题依据和来源第9-10页
     ·研究区概况第9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选题来源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2-13页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认识第13-15页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3-14页
     ·取得的主要认识第14-15页
第2章 区域概况第15-23页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15页
   ·区域地层特征第15-17页
   ·区域构造特征第17-18页
   ·区域勘探历程第18-19页
   ·试气情况第19-23页
第3章 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第23-41页
   ·区域沉积特征第23-24页
   ·沉积相特征第24-29页
     ·三角洲相第24-26页
     ·湖泊相第26-29页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第29-32页
   ·砂体展布特征第32-41页
     ·砂体平面分布特征第32-35页
     ·砂体横向分布特征第35-41页
第4章 储层特征第41-57页
   ·岩石学特征第41-42页
   ·储集空间特征第42-45页
   ·物性特征第45-48页
   ·孔隙结构特征第48-54页
     ·孔隙结构参数分布特征第49-51页
     ·孔喉分布特征第51-52页
     ·不同粒度岩石的孔隙结构参数的关系第52-53页
     ·不同成分岩石类型的孔隙结构参数的关系第53-54页
   ·裂缝特征第54-57页
     ·裂缝产状分布特征第54-55页
     ·裂缝的充填特征第55-56页
     ·裂缝的缝面充填特征第56-57页
第5章 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与储层参数的计算第57-76页
   ·测井资料标准化第57页
   ·岩心归位第57-59页
   ·岩性识别第59-65页
     ·交会图法第59-62页
     ·SPSS判别分析法第62-65页
   ·测井物性参数解释第65-70页
     ·泥质含量计算第65页
     ·孔隙度计算第65-68页
     ·渗透率计算模型的确定第68-69页
     ·含水饱和度的确定第69-70页
   ·气层识别第70-76页
     ·交会图法第72-73页
     ·逐步判别分析法第73-76页
第6章 储层综合评价和有利区域预测第76-93页
   ·储层发育主控地质因素分析第76-80页
     ·沉积作用对储层发育的控制第76页
     ·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控制第76-80页
   ·储层综合评价第80-89页
     ·储层下限研究第80-81页
     ·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标准第81-82页
     ·储层物性平面分布特征第82-87页
     ·典型井的储层综合评价第87-89页
   ·有利区域预测第89-93页
结论第93-95页
致谢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储层评价
下一篇:基于黄铁矿加热变化过程中新生磁黄铁矿特征及其生成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