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7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 国外现状 | 第12-13页 |
2. 国内现状 | 第13-15页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 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1.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2.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概述 | 第17-23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1. 地方政府 | 第17-18页 |
2. 政府责任 | 第18页 |
3. 政府环境责任 | 第18-19页 |
(二) 基本理论概述 | 第19-23页 |
1. 环境权理论 | 第19-20页 |
2.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0-21页 |
3.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1页 |
4.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1-23页 |
二、乌审旗工业经济发展中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 第23-29页 |
(一) 乌审旗基本情况概述 | 第23-26页 |
1. 乌审旗旗情 | 第23页 |
2. 乌审旗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 第23-25页 |
3. 乌审旗环境质量现状 | 第25-26页 |
(二) 乌审旗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进展 | 第26-29页 |
1. 主要污染物减排进展顺利,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 第26页 |
2. 建立并运行了ISO140001环境管理体系,构建了大环保模式 | 第26-27页 |
3.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环境容量和环境质量大大提升 | 第27页 |
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废物实现循环利用 | 第27页 |
5. 以项目为载体,生态建设日新月异 | 第27-29页 |
三、乌审旗政府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4页 |
(一) 环境管理水平低下,管理秩序混乱 | 第29-31页 |
1. 政府环境监管不力,执法力度不强 | 第29页 |
2. 环保相关污染补偿标准极为混乱 | 第29-30页 |
3. 地方环保工作公众参与度低 | 第30页 |
4. 政府对于环保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严重滞后 | 第30-31页 |
(二) 政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决策有偏差 | 第31-32页 |
(三) 环保工作协调联动较差 | 第32页 |
(四) 工业发展大肆扩张致使环境问题由城市向农村蔓延 | 第32-34页 |
1.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严重 | 第32-33页 |
2. 农村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 第33-34页 |
四、乌审旗政府环境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9页 |
(一) 政府环境保护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 | 第34-36页 |
1. 政府环保工作法律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 第34页 |
2. 环保相关污染补偿标准体系不健全 | 第34-35页 |
3. 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公民环境保护认知水平较低 | 第35页 |
4. 环境保护投资主体单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二) 决策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 | 第36页 |
(三) 地方政府各部门环保职能交叉严重 | 第36-37页 |
(四) 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和立法体系双重缺位,环保宣传和环保投入严重欠缺 | 第37-39页 |
1. 政府农村环境监管体系不健全 | 第37页 |
2. 环境立法体系缺位 | 第37-38页 |
3. 政府农村环保投入少 | 第38页 |
4. 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少,农牧民环保意识淡薄 | 第38-39页 |
五、乌审旗政府解决环境保护方面存在问题的对策 | 第39-46页 |
(一)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监督体制机制 | 第39-43页 |
1. 建立健全环保监督约束机制,实现政绩考核体系绿色化 | 第39页 |
2.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纠纷解决机制 | 第39-40页 |
3.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 第40-41页 |
4. 增加政府环保投入,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环保投入机制 | 第41-43页 |
(二) 强化责任意识,摆正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 | 第43页 |
(三) 以地方大部制改革为载体,强化地方政府环保职能 | 第43-44页 |
(四) 完善农村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和环保投入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