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善夫《批点杜诗》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一、绪论 | 第10-15页 |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10-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二、郑善夫其人其诗 | 第15-26页 |
(一) 英年早逝的坎坷一生 | 第15-17页 |
(二) 诗学主张 | 第17-21页 |
1. “古体宗汉魏”的复古诗学观 | 第17-19页 |
2. 尊杜师杜的诗学主张 | 第19-20页 |
3. 重视古律“辨体”的诗学主张 | 第20-21页 |
(三) “得杜骨”的诗歌创作 | 第21-26页 |
1. 质劲不华、浑雄悲壮的诗风“得杜骨” | 第21-24页 |
2. 善陈时事,关注现实的精神 | 第24-26页 |
三、《批点杜诗》成书及流传 | 第26-34页 |
(一) 《批点杜诗》成书时间 | 第26-30页 |
(二) 《批点杜诗》成书条件和背景 | 第30-32页 |
(三) 《批点杜诗》的流传 | 第32-34页 |
四、《批点杜诗》批点形式及特点 | 第34-41页 |
(一) 评点形式简约 | 第34-35页 |
(二) 《批点杜诗》评点惯用字及句式 | 第35-41页 |
1. 《批点杜诗》评点惯用字 | 第35-37页 |
2. 《批点杜诗》惯用句式 | 第37-41页 |
五、《批点杜诗》具体内容 | 第41-54页 |
(一) 对杜诗的赏析和评点 | 第41-49页 |
1. 对杜诗艺术技巧的评析 | 第41-45页 |
2. 对杜诗的美学批评 | 第45-47页 |
3. 对杜诗诗意的阐释 | 第47-49页 |
(二) 杜诗的成就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 第49-54页 |
1. 杜诗集大成的卓越成就和地位 | 第49-51页 |
2. 杜诗对后世诗学创作影响 | 第51-54页 |
六、《批点杜诗》对明清两代杜诗学的影响 | 第54-66页 |
(一) 明人对《批点杜诗》的接受 | 第54-63页 |
1. 王慎中与《批点杜诗》 | 第54-59页 |
2. 焦竑与《批点杜诗》 | 第59-60页 |
3. 胡震亨《杜诗通》与批点杜诗 | 第60-63页 |
(二) 清人对《批点杜诗》的态度 | 第63-66页 |
1. 清人对《批点杜诗》态度 | 第63-64页 |
2. 《批点杜诗》对清代杜诗学影响 | 第64-66页 |
七、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