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奏议文研究
目录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理由 | 第9-13页 |
二东晋奏议的议事范围、数量规模与分期 | 第13-19页 |
第一章 东晋前期奏议 | 第19-54页 |
第一节 劝进、陈谢类奏议 | 第19-24页 |
第二节 庾亮等奏议 | 第24-29页 |
第三节 王导等教化类奏议 | 第29-37页 |
第四节 虞预等时政类奏议 | 第37-47页 |
第五节 蔡谟等军事类奏议 | 第47-51页 |
第六节 何充等佛教类奏议 | 第51-54页 |
第二章 东晋中期奏议 | 第54-68页 |
第一节 孙绰与王彪之时政类奏议 | 第54-60页 |
第二节 桓温奏议 | 第60-68页 |
第三章 东晋后期奏议 | 第68-89页 |
第一节 王坦之等时政类奏议 | 第68-74页 |
第二节 范宁等经济类奏议 | 第74-80页 |
第三节 陈谢、议礼等类奏议 | 第80-86页 |
第四节 东晋女性奏议 | 第86-89页 |
第四章 东晋奏议的文学性 | 第89-109页 |
第一节 重情风尚与东晋奏议抒情性的强化 | 第89-94页 |
(一)哀叹民生 | 第90-91页 |
(二)刺世疾邪 | 第91-93页 |
(三)临终情怀 | 第93-94页 |
第二节 平实与华丽并行 | 第94-109页 |
(一)藻饰 | 第95-97页 |
(二)气韵 | 第97-100页 |
(三)对偶 | 第100-105页 |
(四)用典 | 第105-109页 |
结语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