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结构光扫描的脚型重构测量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脚型重构技术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脚型重构技术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脚型重构测量方法 | 第11-13页 |
·脚型重构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脚型重构测量系统原理及结构设计 | 第17-31页 |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17-18页 |
·线结构光三维测量原理 | 第18-20页 |
·视觉坐标系与成像几何原理 | 第20-25页 |
·图像坐标系、相机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 | 第20-22页 |
·成象的几何原理 | 第22-24页 |
·世界坐标系与相机投影矩阵 | 第24-25页 |
·脚型重构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25-30页 |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5-26页 |
·系统的重构方案 | 第26-27页 |
·足底扫描测量的基本流程 | 第27-29页 |
·足背三维轮廓扫描的基本流程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线结构光图像处理 | 第31-40页 |
·足背线结构光图像光带产生原因 | 第31-32页 |
·线结构光图像的光带提取 | 第32-35页 |
·常见图像分割方法 | 第32-34页 |
·光带提取的流程 | 第34-35页 |
·线结构光图像的光带细化 | 第35-39页 |
·灰度重心法 | 第35-36页 |
·Zhang并行快速细化算法 | 第36-38页 |
·两种细化算法的效果对比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足背点云盲区的曲线拟合修复 | 第40-47页 |
·盲区产生的原因 | 第40-41页 |
·曲线拟合修复的概念和方法 | 第41-45页 |
·拉格朗日插值法 | 第41-42页 |
·三次样条插值法 | 第42-43页 |
·B样条曲线逼近法 | 第43-44页 |
·最小二乘逼近法 | 第44-45页 |
·四种曲线拟合方法实验效果对比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足背曲面重建 | 第47-58页 |
·曲面重建的概念及方法 | 第47-48页 |
·Delaunay三角剖分原理 | 第48-51页 |
·Voronoi图 | 第48-49页 |
·Delaunay三角剖分 | 第49页 |
·Delaunay三角网格的重要性质 | 第49-51页 |
·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 | 第51-53页 |
·二维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 | 第51页 |
·三维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 | 第51-52页 |
·两种算法实验效果对比 | 第52-53页 |
·曲面重建开发平台介绍 | 第53-57页 |
·使用VTK进行曲面重建的流程 | 第54-56页 |
·VTK足背曲面重建效果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脚型参数测量与误差分析 | 第58-65页 |
·脚型测量的参数体系 | 第58-59页 |
·脚型参数测量的系统实现 | 第59-60页 |
·足底扫描图像参数测量 | 第59-60页 |
·足背三维模型参数测量 | 第60页 |
·脚型测量仪器的使用规范 | 第60-62页 |
·自动测量与手工测量结果对比 | 第62-63页 |
·误差分析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本文总结 | 第65页 |
·本文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