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米气泡曝气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致谢 | 第9-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的曝气技术及设备 | 第15-19页 |
·鼓风曝气 | 第15-16页 |
·机械曝气 | 第16-18页 |
·潜水搅拌曝气 | 第18-19页 |
·微纳米气泡的定义和产生 | 第19-20页 |
·微米气泡的基本特性 | 第20-21页 |
·水中停留时间长 | 第20页 |
·带电性 | 第20页 |
·自我增压和溶解 | 第20-21页 |
·收缩性 | 第21页 |
·界面动电势高 | 第21页 |
·产生自由基离子 | 第21页 |
·氧传质效率高 | 第21页 |
·纳米气泡的基本特性 | 第21-22页 |
·微纳米气泡的历史及现代应用 | 第22-24页 |
·微纳米气泡的发展道路 | 第22-23页 |
·微纳米气泡曝气处理废水 | 第23页 |
·微纳米气泡结合臭氧的应用 | 第23-24页 |
·微纳米气泡曝气的其他应用 | 第24页 |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微纳米气泡曝气的初步探究 | 第25-33页 |
·前言 | 第25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检测方法 | 第25页 |
·实验设计 | 第25-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水体中 DO 浓度的变化 | 第27-28页 |
·水体中 COD_(cr) 浓度的变化 | 第28-29页 |
·水体中氨氮浓度的变化 | 第29-30页 |
·水体中总磷浓度的变化 | 第30-31页 |
·水体中 SS 的变化 | 第31-32页 |
·水体中总氮浓度的变化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微纳米气泡曝气在生活污水中的探索性应用 | 第33-48页 |
·前言 | 第33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40页 |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实验设计 | 第33-34页 |
·水质分析方法 | 第34-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对有机物 COD 的去除 | 第40-41页 |
·对 SS 的去除 | 第41-42页 |
·对氨氮的去除 | 第42-43页 |
·对 TP 的去除 | 第43-44页 |
·对 TN 的去除 | 第44页 |
·单因素变化对微纳米气泡曝气的影响 | 第44-46页 |
·不同污泥浓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进水量变化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经济性分析比较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微纳米气泡臭氧曝气的探索性应用 | 第48-53页 |
·前言 | 第48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实验设计 | 第48页 |
·水质监测方法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1页 |
·对 COD 的去除比较 | 第49-50页 |
·对氨氮的去除比较 | 第50-51页 |
·对 TP 的去除比较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低温时微气泡曝气对氨氮的降解效果研究 | 第53-59页 |
·前言 | 第53页 |
·实验 1—在 A2O 工艺中的运用比较 | 第53-55页 |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实验设计和检测方法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55页 |
·实验 2—在 MST 一体化装置的运用比较 | 第55-58页 |
·MST 的简介 | 第55-56页 |
·MST 的工作原理 | 第56-57页 |
·实验介绍 | 第57-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