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0-26页 |
1 围绝经期综合征与乳腺癌类围绝经期综合征定义 | 第11-12页 |
·围绝经期综合征定义及产生机制 | 第11页 |
·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 第11-12页 |
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 第12-14页 |
·乳腺癌内分泌药物作用依据 | 第12页 |
·抗雌激素类药物及产生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理 | 第12-13页 |
·芳香化酶抑制剂(AI)及产生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理 | 第13页 |
·其他内分泌治疗方法及产生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理 | 第13-14页 |
·药物去势治疗 | 第13-14页 |
·手术及放射去势治疗 | 第14页 |
3 中医病因病机 | 第14-16页 |
·肝肾阴亏,脏腑失调 | 第15-16页 |
·肝郁气滞,气血失调 | 第16页 |
4 西医治疗 | 第16-19页 |
·激素治疗 | 第17页 |
·植物雌激素(PE,Phytoestrogens) | 第17页 |
·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 | 第17-18页 |
·黑升麻(Black cohosh) | 第18页 |
·维生素E | 第18页 |
·加巴喷丁(Gabapentin) | 第18-19页 |
·可乐定(Klonidine) | 第19页 |
5 中医治疗 | 第19-21页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 第19-20页 |
·乳腺癌类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疗 | 第20-21页 |
·肝肾阴虚证 | 第20页 |
·肝气郁滞证 | 第20-21页 |
·外治法 | 第21页 |
·针灸治疗 | 第21页 |
6 心理干预治疗 | 第21-22页 |
7 展望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6页 |
第二部分 中医药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潮热临床研究 | 第26-34页 |
前言 | 第26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2 病例选择 | 第27页 |
·纳入标准 | 第27页 |
·排除标准 | 第27页 |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第27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4 结果与结论 | 第28页 |
5 参与本研究的收获与体会 | 第28-30页 |
6 讨论与展望 | 第30-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第三部分 万冬桂教授治疗乳腺癌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 第34-49页 |
1 辨证论治 | 第34-36页 |
·心烦为主 | 第34-35页 |
·潮热为主 | 第35页 |
·汗出异常为主 | 第35-36页 |
·自汗 | 第35-36页 |
·盗汗 | 第36页 |
·失眠为主 | 第36页 |
2. 辨病论治 | 第36-43页 |
·辨乳腺癌分子分型及复发危险度分级 | 第37-40页 |
·辨治疗阶段 | 第40-43页 |
·手术阶段 | 第40页 |
·化疗阶段 | 第40-42页 |
·内分泌治疗阶段 | 第42页 |
·康复阶段 | 第42-43页 |
·辨转移部位 | 第43页 |
3. 调护 | 第43-46页 |
·心理调护 | 第43页 |
·饮食调护 | 第43-44页 |
·运动调护 | 第44-46页 |
典型病例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 | 第50-53页 |
附页 | 第5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