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一) 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的内涵、构成及相关定性研究 | 第10-11页 |
(二) 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构成研究 | 第11-12页 |
(三) 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的评价方法及定量研究 | 第12-13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 | 第14-17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 研究创新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17-25页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一) 旅游经济 | 第17页 |
(二) 旅游经济发展潜力 | 第17-18页 |
(三) 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的特性 | 第18-19页 |
二、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一) 区位论 | 第19-20页 |
(二) 系统论 | 第20页 |
(三) 产业竞争理论 | 第20-21页 |
(四) 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 | 第21页 |
(五)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一) 因子分析法 | 第22-23页 |
(二) 聚类分析法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指标构建与数据处理 | 第25-46页 |
一、指标构建与数据来源 | 第25-27页 |
(一) 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 第25-26页 |
(二) 指标构建与数据来源 | 第26-27页 |
二、数据处理 | 第27-46页 |
(一) 旅游需求潜力测定 | 第27-31页 |
(二) 旅游供给潜力测定 | 第31-34页 |
(三) 旅游潜力保障力测定 | 第34-39页 |
(四) 旅游潜力支持力测定 | 第39-42页 |
(五) 旅游经济发展综合潜力测定 | 第42-46页 |
第四章 安徽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区域差异比较 | 第46-51页 |
一、16个地市旅游需求潜力差异比较 | 第46-47页 |
二、16个地市旅游供给潜力差异比较 | 第47页 |
三、16个地市旅游潜力保障力差异比较 | 第47-48页 |
四、16个地市旅游潜力支持力差异比较 | 第48页 |
五、16个地市旅游经济发展综合潜力差异比较 | 第48-51页 |
第五章 结论、建议与未来展望 | 第51-56页 |
一、结论与建议 | 第51-54页 |
(一) 主要结论 | 第51-53页 |
(二) 几点建议 | 第53-54页 |
二、未来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和论文发表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