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智能标定工具的开发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 | 第14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6-20页 |
| ·电控组合单体泵燃油喷射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16-17页 |
| ·电控组合单体泵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7页 |
| ·单体泵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7-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智能标定工作原理与方法 | 第20-23页 |
| ·智能标定工作原理与方法 | 第20-22页 |
| ·智能标定系统结构 | 第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四章 智能标定系统总体设计 | 第23-37页 |
| ·发动机标定技术的概念 | 第23-26页 |
| ·智能标定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26-27页 |
| ·智能标定系统数据传输的设计 | 第27-29页 |
| ·智能标定系统的硬件组成 | 第29-32页 |
| ·智能标定系统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 第32-36页 |
| ·上位机标定软件开发平台 | 第32-34页 |
| ·下位机 ECU 端软件开发平台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智能标定系统通信协议 | 第37-52页 |
| ·通信协议概述 | 第37-38页 |
| ·CAN 总线协议 | 第38-43页 |
| ·CAN 总线分层结构 | 第40页 |
| ·CAN 报文和帧结构 | 第40-43页 |
| ·基于 CAN 总线的 CCP 协议 | 第43-51页 |
| ·ASAP 标准及 ASAM 标准组织介绍 | 第43-45页 |
| ·CCP 协议介绍 | 第45-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六章 智能标定系统软件设计 | 第52-90页 |
| ·下位机 ECU 软件开发 | 第52-53页 |
| ·CAN 驱动程序模块的开发 | 第53-56页 |
| ·TwinCAN 控制器的初始化 | 第53-54页 |
| ·TwinCAN 数据接收 | 第54-55页 |
| ·TwinCAN 数据发送 | 第55-56页 |
| ·CCP 驱动程序 | 第56-58页 |
| ·CCP 驱动程序基本函数 | 第56-57页 |
| ·Command 处理模块 | 第57-58页 |
| ·DAQ 处理模块 | 第58页 |
| ·CCP 驱动与 CAN 驱动接口程序的实现 | 第58-59页 |
| ·上位机软件功能的整体分析 | 第59-61页 |
| ·各功能模块的分析和开发 | 第61-89页 |
| ·程序总体实施 | 第63-65页 |
| ·标定系统的初始化 | 第65-66页 |
| ·CAN 通信处理模块 | 第66-69页 |
| ·CCP 通信处理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 | 第69-77页 |
| ·ASAP2 数据解析模块 | 第77-80页 |
| ·标定功能处理模块 | 第80-85页 |
| ·智能优化模块 | 第85-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第七章 智能标定系统功能测试与验证 | 第90-98页 |
| ·系统测试 | 第90-96页 |
| ·ECU 端 CCP 驱动功能的验证 | 第90-91页 |
| ·标定系统油泵试验台架实验 | 第91-96页 |
| ·标定结果对比验证 | 第96-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0页 |
| ·总结及创新点 | 第98-99页 |
| ·总结 | 第98-99页 |
| ·创新点 | 第99页 |
| ·未来展望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2-103页 |
| 致谢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