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目录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 ·玻璃纤维简介 | 第13-14页 |
| ·玻璃纤维的制备及应用 | 第14-16页 |
| ·玻璃纤维的制备 | 第14-15页 |
| ·玻璃纤维的性能及应用 | 第15-16页 |
| ·颜色玻璃的着色方法 | 第16-17页 |
| ·玻璃本体着色 | 第16-17页 |
| ·玻璃的表面着色 | 第17页 |
| ·彩色玻璃纤维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 ·纤维的染色机理 | 第17-18页 |
| ·玻璃纤维着色的研究 | 第18-22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4-31页 |
|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 ·实验原料 | 第24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 ·常规样品表征方法 | 第25-26页 |
| ·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 | 第25页 |
| ·扫描电镜形貌分析 | 第25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5页 |
| ·纳米粒度与电位分析 | 第25页 |
| ·复丝强力测试 | 第25-26页 |
| ·样品颜色的表征方法 | 第26-28页 |
| ·样品色牢度测试 | 第28页 |
| ·样品在树脂中的扩散性能 | 第28页 |
| ·探索实验 | 第28-31页 |
| ·着色物质的选择 | 第28-29页 |
| ·着色工艺的选择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Fe~(3+)浸染工艺对玻璃纤维着色性能的影响 | 第31-42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31-32页 |
| ·样品的测试表征 | 第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1页 |
| ·氯化铁浸染玻璃纤维颜色的表征 | 第32-33页 |
| ·浸染工艺对着色稳定性的影响 | 第33-37页 |
| ·氯化铁浸染玻璃纤维着色机理探讨 | 第37-39页 |
| ·着色玻璃纤维的使用性能分析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Fe~(3+)在线涂敷工艺对玻璃纤维着色性能的影响 | 第42-51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 ·含着色离子浸润剂的制备 | 第42-43页 |
| ·玻璃纤维在线拉丝 | 第43页 |
| ·样品的测试表征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 ·浸润剂体系的稳定性分析 | 第43-45页 |
| ·在线涂覆样品的着色性能 | 第45-47页 |
| ·在线涂覆样品着色机理探讨 | 第47-48页 |
| ·着色样品的使用性能分析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炭黑颗粒浸染工艺对玻璃纤维着色性能的影响 | 第51-62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 ·水溶性炭粉分散体系的制备 | 第51-52页 |
| ·玻璃纤维布的着色 | 第52页 |
| ·样品的测试表征 | 第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0页 |
| ·炭黑研磨对玻璃纤维布着色性能的影响 | 第52-56页 |
| ·浸染时间对玻纤布着色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 ·炭黑用量对玻纤布着色效果的影响 | 第57页 |
| ·样品着色过程探讨 | 第57-58页 |
| ·着色玻璃纤维布使用性能分析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六章 Fe~(3+)在线涂覆工艺对玻璃纤维着色的现场应用 | 第62-67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实验部分 | 第6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6页 |
| ·含着色离子浸润剂乳液pH值 | 第62-63页 |
| ·含着色离子浸润剂静置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 ·浸润剂乳液粒径变化 | 第64页 |
| ·含着色离子浸润剂乳液成膜性 | 第64-65页 |
| ·玻璃纤维的着色效果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全文总结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硕士期间发表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