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引言 | 第7-9页 |
·课题研究的选题背景依据 | 第7页 |
·课题研究的选题背景 | 第7页 |
·课题研究的选题依据 | 第7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7-8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7-8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研究内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外研究现状、动态、趋势 | 第8页 |
·国内研究现状、动态、趋势 | 第8-9页 |
2. 作为绘画色彩的岩彩的演进历程 | 第9-21页 |
·远古时期岩画(中国新疆地区) | 第9-11页 |
·远古时期新疆地区岩画的分布 | 第9-10页 |
·新疆原始时期岩画的制作及表现形式 | 第10-11页 |
·佛教传入后石窟岩彩壁画演进历程 | 第11-14页 |
·龟兹石窟基本概况 | 第11-13页 |
·河西地区佛教洞窟岩彩壁画 | 第13-14页 |
·中国古代洞窟岩彩壁画的衰落原因 | 第14-16页 |
·政治宗教因素的影响 | 第15页 |
·地缘因素影响 | 第15-16页 |
·中国古代岩画、壁画对当下岩彩画教学的意义 | 第16页 |
·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岩彩画演进历程 | 第16-19页 |
·中国岩彩画对日本画的影响 | 第16-17页 |
·明治以后的日本学习西方的现代化历程 | 第17页 |
·台湾胶彩画(岩彩画)的演变历程 | 第17-19页 |
·大陆地区现代岩彩画的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近现代东亚岩彩画发展及教育教学研究 | 第21-31页 |
·关于岩彩的日本画概念 | 第21-22页 |
·不断变革的近现代日本岩彩画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日本画的变革及其风格 | 第22页 |
·二战后的现代日本岩彩画 | 第22-23页 |
·近现代日本岩彩画教学研究 | 第23-25页 |
·日本近代成立的两所美术学校的岩彩画教学 | 第23-24页 |
·当代日本国内的岩彩画发展及其教学现状研究 | 第24-25页 |
·台湾地区自二战以来胶彩(岩彩)画发展和教学现状 | 第25-27页 |
·国内岩彩画教学研究 | 第27-30页 |
·国内岩彩画教学的思路与特色 | 第27-29页 |
·岩彩画在国内的教学现状 | 第29-30页 |
·岩彩画教学对中国岩彩画发展前景的重要意义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在新疆进行岩彩实验性教学前景展望 | 第31-44页 |
·新疆丰富的岩彩文化遗产资源 | 第31-33页 |
·新疆龟兹研究院 | 第32页 |
·新疆具有发展岩彩画事业的自然条件 | 第32-33页 |
·新疆开展岩彩实验性教学的前期设想 | 第33-38页 |
·新疆筹备建设岩彩画实验室方案 | 第33-34页 |
·新疆艺术学院筹备岩彩工作室 | 第34-38页 |
·新疆岩彩画实验性教学体系设想 | 第38-40页 |
·岩彩画实验性教学的理论教学体系 | 第38-39页 |
·岩彩画实验性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 第39页 |
·岩彩画实验性教学的创作教学体系 | 第39-40页 |
·岩彩画教学在中国画教学运用设想 | 第40-42页 |
·岩彩画与中国画二者在教学中的关系辨析 | 第40-41页 |
·新疆高校中国画教学中加入岩彩画教学内容实施方案设想 | 第41-42页 |
·新疆进行岩彩画实验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作品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