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水华藻种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高光谱特征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8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1-22页
     ·内陆水体水质指标监测第13-18页
     ·富营养化评价第18-19页
     ·水华信息识别提取第19-20页
     ·含藻水体光谱特征第20-22页
   ·选题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科学问题第23页
   ·研究方法第23-27页
     ·技术路线第23-25页
     ·研究方法第25-27页
   ·论文结构安排第27-28页
第2章 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生长规律第28-37页
   ·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在各实验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第28-36页
     ·氮浓度梯度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生长状况第28-31页
     ·磷浓度梯度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生长状况第31-33页
     ·氮磷比梯度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生长状况第33-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光谱特征第37-57页
   ·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在各培养条件下的光谱特征第37-53页
     ·氮浓度梯度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光谱特征第37-42页
     ·磷浓度梯度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光谱特征第42-47页
     ·氮磷比梯度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的光谱特征第47-53页
   ·讨论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4章 藻细胞浓度及叶绿素浓度与高光谱信息间的关系拟合模型第57-73页
   ·藻细胞浓度及叶绿素浓度与光谱主成分的关系拟合模型第57-71页
     ·氮浓度梯度培养条件下的关系拟合模型第57-62页
     ·磷浓度梯度培养条件下的关系拟合模型第62-66页
     ·氮磷比梯度培养条件下的关系拟合模型第66-71页
   ·讨论第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73-75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73-74页
   ·建议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2页
致谢第82-83页
附录 A 关系拟合模型系数及对应波长第83-9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氨基葡萄糖—芦荟大黄素衍生物的合成和对酶的抑制作用
下一篇:中国电力行业NO_X排放控制成本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