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雷达信号分选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5页 |
| ·传统雷达信号分选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多参数雷达信号分选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5-18页 |
| 第2章 雷达信号参数分析及相关分选理论基础 | 第18-28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雷达信号特征参数分析 | 第18-23页 |
| ·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冲特征 | 第18-20页 |
| ·雷达辐射源信号频率特征 | 第20-21页 |
| ·雷达辐射源信号其他参数性能特征 | 第21-23页 |
| ·传统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算法分析 | 第23-27页 |
| ·基于脉间聚类的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技术 | 第24-25页 |
| ·基于脉内特征提取技术的雷达信号分选技术 | 第25-26页 |
| ·传统雷达信号分选算法局限性分析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基于 AP 聚类的未知雷达信号分选方法 | 第28-46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传统雷达信号分选聚类算法分析 | 第28-30页 |
| ·基于先验知识的 K-Means 聚类算法 | 第28-30页 |
| ·传统雷达信号分选聚类算法缺陷性分析 | 第30页 |
| ·改进的未知雷达信号聚类方法 | 第30-33页 |
| ·基于智能算法改进的 K-Means 聚类 | 第31页 |
| ·优化改进的 FCM 聚类 | 第31-33页 |
| ·常见未知雷达信号聚类分选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33页 |
| ·基于 AP 聚类算法的雷达信号分选 | 第33-37页 |
| ·AP 算法概述 | 第33页 |
| ·AP 算法思想 | 第33-35页 |
| ·AP 算法用于雷达辐射源信号聚类 | 第35-37页 |
| ·仿真流程及实验分析 | 第37-44页 |
| ·雷达辐射源信号环境模型 | 第37-40页 |
| ·基于 AP 聚类的雷达信号分选过程描述 | 第40-41页 |
| ·AP 聚类算法分选结果分析 | 第41页 |
| ·三种聚类算法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4章 低信噪比下复杂调制雷达信号脉内分选方法 | 第46-59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不同调制方式的 LPI 雷达辐射源信号 | 第46-50页 |
| ·线性调频(LFM)雷达信号 | 第46-47页 |
| ·π/4 QPSK 调制信号 | 第47-48页 |
| ·正交幅度调制(QAM)信号 | 第48页 |
| ·差分移相键控(DPSK)信号 | 第48-49页 |
| ·频率编码(FSK)信号 | 第49-50页 |
| ·利用改进的时频原子匹配提取复杂调制信号特征 | 第50-55页 |
| ·信号分解思想及时频原子理论 | 第50-52页 |
| ·时频原子分类准则改进及计算量分析 | 第52-53页 |
| ·基于粒子群智能算法(PSO)的 Chriplet 时频原子特征提取 | 第53-55页 |
| ·仿真分析实验 | 第55-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