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4-15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7-55页 |
一、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探讨 | 第17-34页 |
1.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第17-23页 |
·溃疡性结肠炎病名的认识 | 第17页 |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的认识 | 第17-19页 |
·溃疡性结肠炎病机的认识 | 第19-23页 |
2. 溃疡性结肠炎的证候分布规律及治法研究 | 第23-29页 |
·溃疡性结肠炎的证候和治法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溃疡性结肠炎的证候分布规律及治法探讨 | 第25-29页 |
3. 疏肝健脾法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 第29-34页 |
·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研究 | 第29-31页 |
·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 | 第31-32页 |
·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 第32-34页 |
二、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免疫机制研究 | 第34-44页 |
1. 细胞因子与溃疡性结肠炎 | 第34-39页 |
2. PPAR-γ、ICAM-1、NF-κBp65的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 | 第39-44页 |
三、疏肝健脾法代表方-痛泻要方的选用依据及其组方思想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5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55-109页 |
实验一:PPAR-γ、ICAM-1、NF-κBp65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动态表达规律研究 | 第55-77页 |
实验二: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黏膜PPAR-γ、ICAM-1、NF-κBp65表达的影响 | 第77-104页 |
结论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结语 | 第109-111页 |
附录 | 第111-1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作者简介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