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周仲瑛教授学术思想的瘀热病机辨证研究
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病机辨证体系理论探讨 | 第12-20页 |
一、病机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 第12-13页 |
1. 病机的概念与内涵探讨 | 第12页 |
2. 审证求因实是求机——病机重要性的认识 | 第12-13页 |
二、构建病机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新体系 | 第13-20页 |
1. 理论及临床意义 | 第13-15页 |
2. 病机证素概念的提出 | 第15页 |
3. 复合与兼夹病机证素辨析 | 第15-18页 |
4. 病机辨证体系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瘀热病机研究 | 第20-66页 |
一、瘀热病机理论溯源 | 第20-24页 |
1. 瘀热的概念 | 第20页 |
2. 瘀热相搏证的辨识要点 | 第20-21页 |
3. 瘀热相关子证的研究成果 | 第21-24页 |
二、瘀热病机回顾性病案数据挖掘分析 | 第24-66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5-32页 |
3. 研究结果与结论 | 第32-66页 |
第三章 瘀热病机辨证方案研究 | 第66-79页 |
一、周仲瑛教授瘀热病机辨治规律探讨 | 第66-69页 |
1. 瘀热病机广泛分布于临床各科疾病 | 第66页 |
2. 周仲瑛教授运用凉血化瘀法辨治瘀热病证经验 | 第66-69页 |
二、瘀热病机辨证方案 | 第69-79页 |
(一) 概述 | 第69-70页 |
(二) 病机证素条目 | 第70-76页 |
(三) 病案举例 | 第76-79页 |
结语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附录1 病名频数分布表 | 第82-85页 |
附录2 常见症状规范表 | 第85-90页 |
附录3 病机证素归纳简表 | 第90-92页 |
附录4 中药使用频数分布表 | 第92-98页 |
附录5 瘀热复合病机研究进展 | 第98-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作者简介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