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爆炸复合概述 | 第13-16页 |
·爆炸复合基本原理 | 第13-15页 |
·爆炸复合优缺点 | 第15-16页 |
·爆炸复合结合界面微观组织结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爆炸复合的后续退火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复合丝材加工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复合拉拔的原理及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双金属线的其它生产方法 | 第20-21页 |
·本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22-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实验流程图 | 第24页 |
·参数计算分析 | 第24-25页 |
·模具设计及爆炸复合 | 第25-27页 |
·复合棒的退火热处理 | 第27-28页 |
·显微组织结构观察 | 第28-29页 |
·金相制备及观察 | 第28页 |
·电子探针分析 | 第28页 |
·扫描电镜显微分析 | 第28-29页 |
·X射线物相分析 | 第29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9页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9-31页 |
·显微硬度测量 | 第29页 |
·洛氏硬度HRB测量 | 第29页 |
·压剪强度分析 | 第29-31页 |
第3章 TA2/NiCr爆炸复合棒界面组织结构及性能研究 | 第31-43页 |
·界面结合区微观结构 | 第31-34页 |
·界面处的微观组织 | 第31-33页 |
·界面处熔化层的微观结构 | 第33-34页 |
·界面结合区的成分分析 | 第34-37页 |
·界面元素扫描分析 | 第34-36页 |
·金属间化合物分析 | 第36-37页 |
·爆炸复合棒力学性能分析 | 第37-39页 |
·显微硬度分析 | 第37-38页 |
·界面压剪强度分析 | 第38-39页 |
·界面熔化层结构的形成机制 | 第39-41页 |
·界面非晶组织的形成机制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退火温度对TA2/NiCr爆炸复合棒界面结构和元素扩散影响 | 第43-51页 |
·覆层金相观察 | 第43-45页 |
·覆层洛氏硬度测量与分析 | 第45-46页 |
·界面扫描分析 | 第46-47页 |
·熔化层中SEM观察 | 第47-48页 |
·枝晶成分均匀化分析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TA2/NiCr双金属复合棒拉拔模拟及模具优化 | 第51-62页 |
·DEFORM介绍 | 第51-52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2-54页 |
·复合棒拉拔成形过程分析 | 第54-55页 |
·模具参数对拉拔成形影响 | 第55-61页 |
·工作区锥角对拉拔成形影响 | 第55-59页 |
·道次压缩率对拉拔成形影响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页 |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