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1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情况及国际农村合作金融的参考 | 第10-19页 |
|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运营及发展情况 | 第10-12页 |
|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性质 | 第10页 |
|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运营与监管 | 第10-11页 |
|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农村信用社的成熟模式 | 第12-16页 |
| ·德国模式 | 第12-13页 |
| ·日本模式 | 第13-14页 |
| ·美国模式 | 第14-15页 |
| ·法国模式 | 第15-16页 |
| ·国际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态势及经验参考 | 第16-19页 |
| ·国际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态势 | 第16-17页 |
| ·国外农村信用社的经验参考 | 第17-19页 |
| 2 改革我国农村信用社取得的成果 | 第19-28页 |
|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成果 | 第19-23页 |
| ·农村合作银行的模式分析 | 第19-21页 |
| ·农村商业银行的模式分析 | 第21-23页 |
| ·农村信用社过渡的可能性分析 | 第23页 |
| ·我国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 ·职能机构不能相互制约 | 第23-24页 |
| ·没有商业营销意识 | 第24页 |
| ·商业化“硬件”不达标 | 第24页 |
| ·风险防控机制缺失 | 第24页 |
|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突破点 | 第24-28页 |
| ·股权设置 | 第24-25页 |
| ·内部组织管理 | 第25-26页 |
| ·业务经营 | 第26页 |
| ·经营业绩与分配 | 第26页 |
| ·外部环境及体制改革 | 第26-28页 |
| 3 山东农村金融环境分析 | 第28-40页 |
| ·国家农村金融的整体态势 | 第28-29页 |
| ·国家农村金融的理论成果 | 第28页 |
| ·国家农村金融的实践成果 | 第28-29页 |
| ·山东农村金融发展 | 第29-31页 |
| ·山东农村地区现状 | 第29页 |
| ·山东农村金融的特点 | 第29-31页 |
| ·山东农村信用社金融交易的表现形式 | 第31页 |
| ·山东农村金融机构的比较 | 第31-40页 |
| ·与农业银行比较 | 第31-34页 |
| ·与村镇银行比较 | 第34-35页 |
| ·与小额贷款公司比较 | 第35-38页 |
| ·与邮政储蓄银行比较 | 第38-40页 |
| 4 山东农村信用社的前景展望与发展对策 | 第40-49页 |
| ·周边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借鉴 | 第40-46页 |
| ·农村信用社富余营运资金的思考——内蒙古农村信用社 | 第40-41页 |
| ·农村信用社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河北盐山农村信用社 | 第41-46页 |
| ·山东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对策 | 第46-49页 |
| ·明确山东省联社的管理权限 | 第46-47页 |
| ·政府出面梳理农业信息 | 第47页 |
| ·加强与同业机构的协作 | 第47页 |
| ·关注抵押有效性,分层次设定抵押率 | 第47-48页 |
| ·应对农村土地流转风险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