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

碱金属负载的氧化物在催化碳烟燃烧中的机理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柴油车尾气的排放特征、组成及危害第13-14页
     ·柴油车的排放特征第13页
     ·柴油车尾气的组成第13-14页
     ·柴油车尾气的危害第14页
   ·柴油车排放控制方法第14-17页
     ·排放法规第15页
     ·柴油车尾气控制技术第15-17页
   ·碳烟燃烧催化剂第17-21页
     ·贵金属催化剂第17-18页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第18-19页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催化剂第19-21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实验内容第22-32页
   ·化学试剂及气体第22-24页
     ·化学试剂第22-23页
     ·碳烟颗粒第23页
     ·实验气体第23-24页
   ·实验装置第24-25页
   ·催化剂的合成方法第25页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第25-28页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第25-26页
     ·X-射线粉末衍射第26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26页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第26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及原子吸收方法第26-27页
     ·透射红外第27页
     ·CO_2程序升温脱附第27页
     ·CO_2吸附/脱附的原位红外第27-28页
   ·催化剂催化碳烟燃烧的活性测试方法第28-29页
   ·催化剂催化碳烟燃烧的机理研究方法第29-32页
     ·催化剂中活性氧和转换频率的计算第29页
     ·活性氧种类的确认第29页
     ·反应中间物种的确认第29-30页
     ·活性氧的红外光谱验证第30-32页
第三章 K 负载的氧化物催化剂上的碳烟燃烧第32-62页
   ·引言第32页
   ·表征结果与讨论第32-49页
     ·XRD第32-36页
     ·成分分析第36-37页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第37-38页
     ·X 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表征第38-40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40-42页
     ·CO_2程序升温脱附第42-43页
     ·透射红外第43-45页
     ·CO_2吸附的原位红外测试第45-49页
   ·活性结果与讨论第49-52页
   ·催化剂催化碳烟燃烧的机理研究第52-61页
     ·等温反应及厌氧滴定结果分析第52-55页
     ·碳热还原反应分析第55页
     ·催化剂催化碳烟燃烧的原位红外第55-58页
     ·NO 吸附的原位红外第58-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四章 Cs 和 Na 负载的氧化物催化剂上的碳烟燃烧第62-84页
   ·引言第62页
   ·表征结果与讨论第62-71页
     ·XRD第62-66页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第66-67页
     ·Cs 催化剂的成分分析第67页
     ·Cs 催化剂的 CO_2程序升温脱附第67-69页
     ·Cs 催化剂的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69-71页
     ·Cs 催化剂的 X 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表征第71页
   ·Cs 催化剂的活性结果与讨论第71-74页
   ·Cs 催化剂催化碳烟燃烧的机理研究第74-78页
     ·等温反应及厌氧滴定结果分析第74-76页
     ·Cs 催化剂催化碳烟燃烧的原位红外第76-78页
   ·Na 催化剂的表征、活性与机理分析第78-82页
     ·XRD 和 BET 分析第78-79页
     ·Na 催化剂的 CO_2程序升温脱附第79-80页
     ·O_2–TPO 结果分析第80-81页
     ·Na 催化剂催化碳烟燃烧的原位红外第81-82页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2页
致谢第92-94页
附录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β-二酮配体的合成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性能
下一篇:掺杂型二氧化钛纳米空心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