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6页 |
·舞毒蛾概述 | 第10-13页 |
·名称 | 第10页 |
·分类地位 | 第10页 |
·分布范围 | 第10-11页 |
·生活习性 | 第11页 |
·形态特征 | 第11-12页 |
·寄主种类 | 第12页 |
·检疫地位 | 第12-13页 |
·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 第13-19页 |
·用于昆虫分子生物研究的分子标记 | 第13-16页 |
·生物化学技术 | 第16-19页 |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19-21页 |
·系统发育关系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构建系统树的常用方法 | 第20-21页 |
·本地基因数据库 | 第21页 |
·实时荧光 PCR 检测技术 | 第21-23页 |
·荧光 PCR 的特点 | 第21-22页 |
·TaqMan 探针和 MGB 探针 | 第22-23页 |
·立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2章 不同地理种群舞毒蛾全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 第26-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样品来源 | 第26-27页 |
·试剂 | 第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页 |
·舞毒蛾标本的前期处理 | 第27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27-28页 |
·引物设计 | 第28-29页 |
·目标片段 PCR 扩增 | 第29页 |
·目标片段测序 | 第29-30页 |
·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线粒体基因组的组成分析 | 第30-31页 |
·九个地理来源舞毒蛾线粒体 DNA 全序列的比较 | 第31-33页 |
·构建基于 mtDNA 全序列的九个地理来源舞毒蛾 L.dispar 的系统发育树 | 第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第3章 舞毒蛾目标序列数据库的建立 | 第35-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41页 |
·样品来源 | 第35-38页 |
·试剂 | 第38页 |
·仪器设备 | 第38页 |
·舞毒蛾标本的前期处理 | 第38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38页 |
·目标序列选取 | 第38-39页 |
·引物设计 | 第39页 |
·PCR 扩增及产物检测 | 第39页 |
·序列的核实与拼接 | 第39-40页 |
·舞毒蛾本地基因数据库的建立 | 第40页 |
·舞毒蛾本地基因数据库的使用 | 第40-41页 |
·数据库的验证 | 第41页 |
·结果分析 | 第41-48页 |
·目标序列的确定 | 第41页 |
·扩增产物检测 | 第41-42页 |
·序列长度和碱基组成 | 第42-45页 |
·本地数据库的建立 | 第45-46页 |
·本地数据库的使用 | 第46页 |
·本地数据库的验证 | 第46-48页 |
·讨论 | 第48-49页 |
第4章 舞毒蛾实时荧光检测技术 | 第49-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样品来源 | 第49页 |
·试剂 | 第49页 |
·仪器设备 | 第49页 |
·舞毒蛾标本的预处理 | 第49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49页 |
·供试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 第49-50页 |
·实时荧光 PCR 反应体系 | 第50页 |
·实时荧光 PCR 探针灵敏度检测 | 第50-51页 |
·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序列分析 | 第51页 |
·实时荧光 PCR 扩增结果 | 第51-53页 |
·实时荧光 PCR 灵敏度 | 第53-55页 |
·讨论 | 第55-56页 |
第5章 欧洲型舞毒蛾幼虫分子鉴定的应用 | 第56-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样品来源 | 第56页 |
·试剂 | 第56页 |
·仪器设备 | 第56页 |
·舞毒蛾样本的前处理 | 第56-57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57页 |
·目标序列 PCR 扩增 | 第57页 |
·目标序列测序与分析 | 第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59页 |
·形态特征 | 第57页 |
·PCR 扩增及序列分析 | 第57-59页 |
·讨论 | 第59-60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页 |
·讨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