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视野下的建筑更新探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致谢 | 第9-13页 |
插图清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问题提出与研究背景 | 第15-19页 |
·问题提出 | 第15-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研究对象与其研究范围 | 第19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国内外相关方面研究成果综述 | 第20-23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20-21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21-23页 |
·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建筑现象学与建筑更新的相关概念 | 第24-31页 |
·现象学概念 | 第24页 |
·现象学对于建筑的启示 | 第24-27页 |
·场所精神 | 第25页 |
·知觉体验 | 第25-26页 |
·启示与作用 | 第26-27页 |
·建筑更新 | 第27-30页 |
·建筑更新模式 | 第27-28页 |
·建筑更新类别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建筑更新中价值的延续 | 第31-37页 |
·认知意象的延续 | 第31-32页 |
·场所的延续 | 第32-34页 |
·生活内涵的延续 | 第34-35页 |
·真实的延续 | 第35-36页 |
·时间的延续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建筑更新中的外部空间环境营造 | 第37-47页 |
·环境对于建筑的影响要素 | 第37-40页 |
·自然环境 | 第37-38页 |
·人造环境 | 第38页 |
·人文环境 | 第38-39页 |
·城市功能环境 | 第39-40页 |
·交通环境 | 第40页 |
·建筑更新中外部空间环境营造 | 第40-46页 |
·利用原有环境的延续进行营造 | 第40-42页 |
·利用人造环境的引入进行营造 | 第42-44页 |
·利用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进行营造 | 第44-45页 |
·利用生态环境观对环境进行营造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建筑更新中的技术运用 | 第47-60页 |
·材料技术 | 第47-54页 |
·材料分类 | 第47-49页 |
·材料选择 | 第49-50页 |
·材料表达 | 第50-53页 |
·新旧材料的处理 | 第53-54页 |
·结构技术 | 第54-56页 |
·对原有建筑结构的预估 | 第54页 |
·对原有建筑结构的加固 | 第54-55页 |
·对原有建筑结构的引新 | 第55-56页 |
·生态技术 | 第56-59页 |
·低能耗更新 | 第56-58页 |
·高科技更新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现象学下建筑更新策略与方法 | 第60-78页 |
·建筑更新的指导政策法规 | 第60-66页 |
·政策法规对于建筑更新的调控措施 | 第60-61页 |
·政策法规对于建筑更新的具体实现手法 | 第61-63页 |
·政策法规对于建筑更新的相关性策略 | 第63-66页 |
·建筑更新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 第66-74页 |
·建筑外部形态更新策略 | 第66-70页 |
·建筑内部功能空间更新策略 | 第70-72页 |
·建筑细部更新策略 | 第72-74页 |
·建筑更新的知觉体验的引导和手法 | 第74-77页 |
·“明”与“暗”的对比手法 | 第74-75页 |
·空间上的暗喻手法 | 第75-76页 |
·视觉上的烘托手法 | 第76页 |
·触觉上的白描手法 | 第76页 |
·听觉上的引用手法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语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