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 国外对低碳消费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对低碳消费的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 | 第14-15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二、 研究路线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一、 创新点 | 第15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第一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生态消费的思想 | 第17页 |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生产与消费关系理论 | 第18-19页 |
第四节 外部性理论 | 第19-20页 |
第五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居民低碳消费概述 | 第21-33页 |
第一节 居民消费的碳足迹 | 第21-23页 |
一、 碳足迹 | 第21页 |
二、 居民消费的碳足迹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居民低碳消费的概念 | 第23-25页 |
一、 低碳消费的内涵 | 第23-24页 |
二、 低碳消费的特征 | 第24-25页 |
三、 低碳消费与绿色消费、生态消费、可持续消费的比较 | 第25页 |
第三节 居民低碳消费的必要性 | 第25-28页 |
一、 居民高碳消费的外部性分析 | 第25-28页 |
二、 居民低碳消费的意义 | 第28页 |
第四节 居民低碳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3页 |
一、 内部因素 | 第29-30页 |
二、 外部因素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厦门市居民低碳消费的实证分析 | 第33-45页 |
第一节 厦门推行居民低碳消费的动因 | 第33-37页 |
一、 厦门推行居民低碳消费的外在动力 | 第33-35页 |
二、 厦门推行居民低碳消费的内在需求 | 第35-37页 |
第二节 厦门市居民低碳消费现状 | 第37-41页 |
一、 厦门市居民碳消费概况 | 第37-39页 |
二、 厦门市居民低碳消费现状——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 | 第39-41页 |
第三节 制约厦门市居民低碳消费的原因分析 | 第41-45页 |
一、 居民低碳消费偏好的不足 | 第41-42页 |
二、 企业供给的不力 | 第42-43页 |
三、 市场机制的不健全 | 第43页 |
四、 政府制度的不完善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国内外推行居民低碳消费的经验借鉴 | 第45-53页 |
第一节 国外推行居民低碳消费的实践 | 第45-48页 |
一、 英国推进居民低碳消费的实践 | 第45-46页 |
二、 日本推行居民低碳消费的实践 | 第46-47页 |
三、 美国推行居民低碳消费的实践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国内城市推行居民低碳消费的实践 | 第48-49页 |
一、 保定推行居民低碳消费的实践 | 第48-49页 |
二、 深圳推行居民低碳消费的实践 | 第49页 |
第三节 国内外推行居民低碳消费的经验启示 | 第49-53页 |
一、 政府方面的启示 | 第50-51页 |
二、 企业方面的启示 | 第51-52页 |
三、 公众方面的启示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厦门市推行居民低碳消费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 第53-59页 |
第一节 政府方面的对策 | 第53-56页 |
一、 政府要引导居民进行低碳消费 | 第53-54页 |
二、 政府要强化企业对低碳消费的推动作用 | 第54-55页 |
三、 政府要完善有关低碳消费的制度安排,保障低碳消费的实施 | 第55-56页 |
第二节 企业方面的对策 | 第56-57页 |
一、 企业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注重低碳管理 | 第56-57页 |
二、 企业要积极创新研发低碳产品 | 第57页 |
第三节 公众方面的对策 | 第57-59页 |
一、 公众要提高低碳消费意识 | 第57-58页 |
二、 公众要积极践行低碳消费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1页 |
附录1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