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植物学论文

两种经济藻类(条斑紫菜、地木耳)品质相关组分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30页
   ·紫菜、地木耳的分类和分布第14-15页
     ·紫菜第14页
     ·地木耳第14-15页
   ·藻类脂肪酸研究进展第15-18页
     ·海洋红藻脂肪酸研究进展第15页
     ·蓝藻脂肪酸研究进展第15-16页
     ·脂肪酸生理功能第16-17页
     ·脂肪酸的提取、鉴定第17-18页
   ·有机挥发物研究进展第18-21页
     ·藻类挥发物研究进展第18-19页
     ·有机挥发物的分离提取方法第19-20页
     ·有机挥发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第20-21页
   ·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研究进展第21-22页
     ·紫菜中总蛋白质研究进展第21页
     ·紫菜游离氨基酸研究进展第21-22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第22-23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意义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30页
第二章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不同采收期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分析第30-44页
   ·引言第30页
   ·材料方法第30-31页
     ·实验材料第30-31页
     ·脂肪酸提取第31页
     ·GC-MS条件第31页
     ·结果分析第31页
   ·结果第31-39页
     ·脂肪酸组分第31-35页
     ·总脂肪酸含量第35-36页
     ·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组成第36-37页
     ·n-3和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组成第37-39页
   ·讨论第39-41页
     ·条斑紫菜脂肪酸组成特征第39页
     ·条斑紫菜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特点第39-40页
     ·温度对条斑紫菜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第40-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第三章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不同采收期挥发物含量及组成分析第44-76页
   ·引言第44页
   ·材料方法第44-45页
     ·实验材料第44-45页
     ·仪器与设备第45页
     ·条件与方法第45页
   ·结果第45-71页
     ·条斑紫菜挥发物鉴定结果第45-65页
     ·条斑紫菜各类别挥发物统计结果第65-66页
     ·不同采收期条斑紫菜各类别挥发物含量比较第66-71页
   ·讨论第71-74页
     ·条斑紫菜挥发物组成特征第71页
     ·不同采收期及品系间挥发物含量比较第71-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第四章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不同采收期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分析第76-101页
   ·引言第76页
   ·材料方法第76-78页
     ·材料及药品第76-77页
     ·材料及前处理第77页
     ·柱前衍生第77页
     ·色谱条件第77-78页
     ·定性与定量分析第78页
   ·结果第78-96页
     ·游离氨基酸标准图谱及线性回归分析第78-80页
     ·样品游离氨基酸组成第80-88页
     ·样品主要游离氨基酸组成第88-91页
     ·样品游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组成第91-94页
     ·不同采收期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第94-96页
   ·讨论第96-99页
     ·条斑紫菜游离氨基酸组成特征第96-97页
     ·条斑紫菜呈味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特征第97-98页
     ·条斑紫菜必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特征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1页
第五章 氮元素对地木耳(Nostoc commune)脂肪酸的影响第101-109页
   ·引言第101页
   ·材料与方法第101-102页
     ·材料与仪器第101页
     ·实验方法第101-102页
     ·数据处理第102页
   ·结果与分析第102-105页
     ·脂肪酸甲酯总离子流图及组分鉴定第102-104页
     ·氮元素对地木耳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第104页
     ·氮元素对地木耳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第104-105页
     ·氮元素对地木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第105页
   ·结果与讨论第105-106页
     ·地木耳脂肪酸组成第105-106页
     ·氮源缺少有利于脂肪酸的积累第106页
     ·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有利于地木耳逆境条件下生存第106页
   ·结论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09页
第六章 氮元素对地木耳(Nostoc commune)挥发物的影响第109-118页
   ·引言第109页
   ·材料与方法第109-110页
     ·材料及培养条件第109页
     ·仪器与设备第109-110页
   ·结果与分析第110-115页
     ·地木耳挥发物组成第113-114页
     ·地木耳烃类的组成第114-115页
     ·地木耳醇类组成第115页
     ·地木耳酯类和酮类组成第115页
   ·结论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8页
第七章 结论第118-120页
   ·条斑紫菜结论第118-119页
     ·脂肪酸第118页
     ·挥发物第118-119页
     ·游离氨基酸第119页
   ·地木耳结论第119-120页
     ·脂肪酸第119页
     ·挥发物第119-120页
附录第120-122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虹鳟鱼γ-IFN诱导的溶酶体巯基还原酶及LIGHT(TNFSF14)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下一篇:温度波动对斜生栅藻种群动态和诱发性群体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