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3-19页 |
|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利用现状 | 第13页 |
| ·植物性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3-16页 |
| ·植物性状的相关术语 | 第13-15页 |
| ·植物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 第15页 |
|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 第15-16页 |
| ·性状与尺度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生态学中的尺度概念 | 第16-17页 |
| ·性状与尺度关系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19-25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9-20页 |
| ·地理概况 | 第19页 |
| ·气候特征 | 第19页 |
| ·土壤特征 | 第19-20页 |
| ·植被特征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实验设计 | 第20-21页 |
| ·群落调查 | 第21页 |
| ·性状测定及其计算 | 第21-22页 |
|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 第22-25页 |
| ·重要值 | 第22页 |
| ·不同组织尺度植物性状特征值 | 第22页 |
| ·群落生产力稳定性 | 第22-23页 |
| ·统计分析 | 第23-25页 |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5-39页 |
| ·初级生产力及其稳定性 | 第25-26页 |
| ·植物性状特征在处理间的差异 | 第26-31页 |
| ·个体水平 | 第26-28页 |
| ·种群水平 | 第28-29页 |
| ·群落水平 | 第29-31页 |
| ·植物性状特征的相关变化 | 第31-36页 |
| ·同一组织水平内的相关性 | 第31-33页 |
| ·不同组织水平间的相关性 | 第33-36页 |
| ·植物性状方差值与平均值间的相关性 | 第36页 |
| ·植物性状特征变化对初级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 第36-39页 |
| ·性状平均值与初级生产力 | 第36-37页 |
| ·性状方差值与生产力稳定性 | 第37-39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39-47页 |
| ·不同处理对植物性状特征值、初级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植物性状特征值间的相关性 | 第40-43页 |
| ·同一组织水平内性状值间的相关性 | 第40-41页 |
| ·不同组织水平间性状特征值之间的相关性 | 第41-43页 |
| ·植物性状特征变化对初级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 第43-47页 |
| ·植物性状平均值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植物性状方差值对生产力稳定性的影响 | 第44-47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47-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