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比较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一、 两个“代表大会”的产生之比较 | 第8-13页 |
| (一) 代表资格之比较 | 第8-9页 |
| (二) 代表产生之比较 | 第9-13页 |
| 1、 相同点 | 第10-12页 |
| 2、 不同点 | 第12-13页 |
| 二、 两个“代表大会”的会议制度之比较 | 第13-19页 |
| (一) 会期制度之比较 | 第13-14页 |
| (二) 主要会议制度之比较 | 第14-17页 |
| 1、 会议形式之比较 | 第14页 |
| 2、 主席团制度之比较 | 第14-17页 |
| (三) 议事机制之比较 | 第17-19页 |
| 1、 工作报告及议案的提出之比较 | 第17-18页 |
| 2、 大会审议机制之比较 | 第18-19页 |
| 3、 大会表决机制之比较 | 第19页 |
| 三、 两个“代表大会”职权之比较 | 第19-25页 |
| (一) 立“法”权之比较 | 第20-22页 |
| (二) 任免权之比较 | 第22页 |
| (三) 监督权之比较 | 第22-24页 |
| 1、 监督对象之比较 | 第22-23页 |
| 2、 监督形式之比较 | 第23-24页 |
| (四) 决定权之比较 | 第24-25页 |
| 四、 问题分析 | 第25-31页 |
| (一) 规范性文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 1、 程序规范的缺失 | 第25-26页 |
| 2、 内容不合理 | 第26-27页 |
| (二) 代表数量庞大和会期制度的问题 | 第27页 |
| (三) 权力中心偏离的问题 | 第27-30页 |
| (四) 代表大会“仪式化”的问题 | 第30-31页 |
| 五、 结语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