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图表目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 | 第12-17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研究评述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融资融券业务的相关理论 | 第19-27页 |
·融资融券业务的内涵 | 第19-20页 |
·融资融券业务的特征 | 第20页 |
·融资融券交易对证券公司的影响 | 第20-22页 |
·影响证券公司的业务规模 | 第21页 |
·提高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的有效性 | 第21页 |
·改变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 | 第21页 |
·提高证券公司的产品创新能力 | 第21-22页 |
·提高了证券公司运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 | 第22页 |
·改变了竞争格局 | 第22页 |
·融资融券业务的模式 | 第22-27页 |
·国外融资融券主要模式 | 第22-25页 |
·我国融资融券的模式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分析 | 第27-36页 |
·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 | 第27-34页 |
·投资者信用风险 | 第27-29页 |
·市场风险 | 第29-30页 |
·业务规模及集中度风险 | 第30-32页 |
·业务管理风险 | 第32-33页 |
·信息技术风险 | 第33-34页 |
·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融资融券业务自身的特性所决定 | 第34页 |
·投资者和证券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有限 | 第34-35页 |
·证券价格的反常波动 | 第35页 |
·证券公司的资金限制 | 第35页 |
·机构之间的非良性竞争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利用 VAR 设定保证金比例控制风险 | 第36-48页 |
·VAR 的基本原理介绍 | 第36-39页 |
·VAR 概述 | 第36-37页 |
·VAR 模型的计算方法 | 第37页 |
·GARCH 模型 | 第37-39页 |
·基于 VAR 标的证券保证金比例的设定 | 第39-46页 |
·前提假设 | 第39页 |
·数据的确定 | 第39-40页 |
·数据的正态性分析 | 第40-41页 |
·持有期间的确定 | 第41-42页 |
·置信度的确定 | 第42页 |
·模拟数据分析 | 第42-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基于股指期货的融资融券业务规避风险分析 | 第48-62页 |
·融资融券业务套期保值概述 | 第48-49页 |
·股指期货避险效果的实证分析 | 第49-60页 |
·双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对套期保值比率的分析 | 第49-52页 |
·样本数据的选取 | 第52-54页 |
·数据处理结果及分析 | 第54-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展望研究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