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立题依据 | 第9-19页 |
| ·荞麦属植物系统学地位研究 | 第9-12页 |
| ·荞麦属植物分类地位研究 | 第9-10页 |
| ·荞麦属植物的演化学说与起源中心 | 第10-12页 |
| ·荞麦资源概况 | 第12-14页 |
| ·荞麦资源的分布 | 第12-13页 |
| ·荞麦的种类 | 第13-14页 |
| ·荞麦分类学研究方法概述及在荞麦属植物分类学中的应用 | 第14-18页 |
| ·经典分类学研究 | 第14-15页 |
| ·染色体研究 | 第15-16页 |
| ·分子标记研究 | 第16-18页 |
|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27页 |
| ·试验材料 | 第19-21页 |
| ·供试植物材料 | 第19页 |
|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 ·主要药品、试剂及耗材 | 第20页 |
| ·配制溶液 | 第20-21页 |
| ·培养基 | 第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27页 |
| ·试验测定项目 | 第21-22页 |
| ·解剖学方法 | 第22页 |
| ·核型分析方法 | 第22页 |
| ·荞麦总DNA提取 | 第22-23页 |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3页 |
| ·聚合链式反应反应(PCR) | 第23-24页 |
| ·PCR产物的回收 | 第24页 |
| ·目的片段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24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24-25页 |
| ·大肠杆菌的转化(热激法) | 第25页 |
| ·菌落PCR鉴定 | 第25页 |
| ·重组质粒的核苷酸序列测定 | 第25-26页 |
| ·系统进化树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7-43页 |
| ·形态学分类结果 | 第27-32页 |
| ·形态学描述 | 第27-29页 |
| ·果实表皮微形态研究结果 | 第29-32页 |
| ·染色体分析结果 | 第32-37页 |
| ·分子遗传标记研究结果 | 第37-43页 |
| ·荞麦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 第37页 |
| ·目的片段扩增结果 | 第37页 |
| ·ITS和matK序列的中性检验 | 第37-38页 |
| ·ITS序列分析结果 | 第38-40页 |
| ·matK序列分析结果 | 第40-43页 |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第43-49页 |
| ·海螺沟野生荞麦的系统学地位 | 第43-46页 |
| ·海螺沟野生荞麦属于蓼科荞麦属植物 | 第43页 |
| ·海螺沟野生荞麦在荞麦属植物中的地位研究 | 第43-46页 |
| ·其他荞麦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探讨 | 第46-49页 |
| ·金荞、甜荞和苦荞的亲缘关系探讨 | 第46-47页 |
| ·细柄野荞、齿翅野荞(细柄野荞变种)、普格野荞和皱叶野荞亲缘关系探讨 | 第47页 |
| ·螺髻山野荞的进化地位探讨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致谢 | 第56-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