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水生动物学论文

东海中部椒江口海域与北部湾北仑河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1 前言第11-15页
   ·大型底栖动物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1-12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2-13页
   ·研究区概况第13-14页
     ·椒江口海域概况第13页
     ·北仑河口海域概况第13-14页
   ·河口大型底栖动物研究进展第14页
   ·研究意义第14-15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5-20页
   ·研究区域与站位布设第15页
     ·椒江口海域站位布设第15页
     ·北仑河口海域站位布设第15页
   ·样品采集和分析第15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5-20页
     ·种类更替率(R)第15-16页
     ·种类相似性指数(J_s)第16页
     ·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第16页
     ·多样性研究第16页
     ·环境因子测定结果第16-19页
     ·数据处理软件第19-20页
3 椒江口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第20-34页
   ·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第20-22页
     ·种类组成第20-21页
     ·种类更替率第21页
     ·优势种第21-22页
   ·丰度与生物量第22-25页
     ·丰度与生物量组成第22-23页
     ·丰度和生物量平面分布第23-25页
   ·多样性研究第25-28页
     ·种数第25页
     ·香浓-威纳多样性指数H’第25-26页
     ·均匀度指数J’第26页
     ·丰富度指数D第26-28页
   ·群落结构第28-31页
     ·群落划分第28-29页
     ·群落空间分布和特征种第29-31页
   ·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31页
   ·讨论第31-34页
     ·椒江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时空差异第31-32页
     ·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32-33页
     ·与东海其他河口的比较第33-34页
4 北仑河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第34-50页
   ·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第34-36页
     ·种类组成第34页
     ·种类更替率第34-36页
     ·优势种第36页
   ·丰度生物量第36-40页
     ·丰度与生物量组成第36-38页
     ·丰度和生物量平面分布第38-40页
   ·多样性研究第40-45页
     ·种数第40-41页
     ·香浓-威纳多样性指数H’第41页
     ·均匀度指数J’第41页
     ·丰富度指数D第41-45页
   ·群落结构第45-48页
     ·群落划分第45页
     ·空间分布与特征种第45-48页
   ·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48页
   ·讨论第48-50页
     ·北仑河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时空差异第48-49页
     ·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49页
     ·与珠江口比较第49-50页
5 椒江口海域与北仑河口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比较研究第50-59页
   ·主要水环境因子比较第50页
   ·种类组成比较第50-51页
   ·优势种比较第51页
   ·丰度和生物量比较第51页
   ·多样性比较第51-53页
   ·群落结构稳定性比较第53-56页
   ·讨论第56-59页
     ·水环境因子差异分析第56-57页
     ·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组成差异分析第57页
     ·丰度和生物量差异分析第57页
     ·多样性差异分析第57-58页
     ·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对群落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崇明东滩人工湿地不同管理模式对水鸟群落动态变化的机制探讨
下一篇:浙江西天目山三十年来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