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 ·抗氧剂的概述 | 第10页 |
| ·氧化现象和抗氧化机理 | 第10-13页 |
| ·氧化现象 | 第10-11页 |
|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 第11-13页 |
| ·抗氧剂的分类 | 第13-18页 |
| ·主抗氧剂 | 第13-14页 |
| ·辅助抗氧剂 | 第14页 |
| ·金属离子钝化剂 | 第14-15页 |
| ·自由基吸收剂 | 第15页 |
| ·胺类抗氧剂 | 第15页 |
| ·酚类抗氧剂 | 第15-16页 |
| ·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 第16页 |
| ·含硫类抗氧剂 | 第16-17页 |
| ·复合型抗氧剂 | 第17-18页 |
| ·国内外抗氧剂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8页 |
| ·抗氧剂 2,2-硫代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 | 第18-19页 |
| ·分离概述 | 第19页 |
| ·萃取分离技术 | 第19-20页 |
| ·双水相萃取 | 第19-20页 |
| ·固相微萃取 | 第20页 |
| ·抗氧化剂的成份检测 | 第20-22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概述 | 第20-21页 |
| ·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 | 第21页 |
| ·高效液相色谱的定性分析应用 | 第21-22页 |
| ·高效液相色谱的定量分析应用 | 第22页 |
| ·色谱联用技术 | 第22页 |
| ·抗氧化性能的检测概述 | 第22-23页 |
| ·自由基检测 | 第23-26页 |
| ·气相色谱法 | 第23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3-24页 |
| ·化学发光法 | 第24页 |
| ·荧光光度法 | 第24-25页 |
| ·电子自旋共振法 | 第25页 |
| ·分光光度法 | 第25-26页 |
| ·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9页 |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8-29页 |
| ·实验药品 | 第28-29页 |
| ·实验设备 | 第29页 |
| ·实验原理 | 第29-34页 |
| ·抗氧剂合成原理 | 第29-31页 |
| ·分离原理 | 第31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原理 | 第31-32页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羟自由基消除率原理 | 第32-33页 |
| ·羟自由基清除率的计算 | 第33-34页 |
| ·实验方法 | 第34-39页 |
| ·无溶剂法合成抗氧剂 | 第34页 |
| ·溶剂法合成抗氧剂 | 第34-35页 |
| ·减压蒸馏初步去除二甲亚砜 | 第35-36页 |
| ·萃取提纯制备粗产品 | 第36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抗氧剂成分 | 第36-37页 |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羟自由基清除率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抗氧剂合成工艺的研究 | 第39-46页 |
| ·两种方法合成抗氧剂的比较 | 第39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反应物配比的影响 | 第43-45页 |
| ·反应物 A 过量 | 第43-44页 |
| ·反应物 B 过量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抗氧剂的粗分离 | 第46-50页 |
| ·减压蒸馏去除二甲亚砜 | 第46-47页 |
| ·萃取提纯得到粗产物 | 第47-49页 |
| ·萃取去除残留二甲亚砜 | 第47-48页 |
| ·萃取去除催化剂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抗氧剂成分分析 | 第50-60页 |
| ·各成分出峰顺序的确定 | 第50-52页 |
| ·强极性物质出峰顺序的确定 | 第50-51页 |
| ·弱极性物质出峰顺序的确定 | 第51-52页 |
| ·流动相浓度的选择 | 第52-54页 |
| ·合成抗氧剂的检测 | 第54-58页 |
| ·合成样品中二甲亚砜和反应物 B 的检测 | 第54-56页 |
| ·合成样品中反应物 A 和目标抗氧剂的检测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六章 抗氧剂的性能检测 | 第60-77页 |
| ·抗氧剂在水溶液中的检测 | 第60-71页 |
| ·体系最佳波长的确定 | 第60-61页 |
| ·亚甲基蓝浓度的确定 | 第61-62页 |
| ·H_2O_2的浓度的确定 | 第62-64页 |
| ·抗氧剂浓度的确定 | 第64-67页 |
| ·抗氧剂羟自由基消除率的测定 | 第67-71页 |
| ·抗氧剂在油品中的检测 | 第71-76页 |
| ·亚甲基蓝浓度的确定 | 第71-72页 |
| ·汽油使用量的确定 | 第72-73页 |
| ·抗氧剂浓度与汽油添加量的最终确定 | 第73-74页 |
| ·与工业中常用抗氧剂的性能比较 | 第74-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七章 实验结论与建议 | 第77-79页 |
| ·实验结论 | 第77-78页 |
| ·对今后实验的建议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附件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