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3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二氧化碳储量丰富 | 第8-9页 |
| ·烯烃资源的重要价值及其供应紧张 | 第9页 |
| ·二氧化碳的减排及其利用途径 | 第9-14页 |
| ·二氧化碳的物理利用 | 第11-12页 |
| ·二氧化碳的化学利用 | 第12-14页 |
| ·转化为低碳有机化合物 | 第12-13页 |
| ·转化为烃类物质 | 第13-14页 |
| ·转化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第14页 |
|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的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 ·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 第14-15页 |
| ·热力学分析探究反应可行性 | 第15页 |
|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低碳烯烃催化剂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第15-21页 |
| ·常用固体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15-19页 |
| ·沉淀法 | 第16页 |
| ·浸渍法 | 第16-17页 |
| ·混合法 | 第17-18页 |
| ·离子交换法 | 第18页 |
| ·熔融法 | 第18-19页 |
|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低碳烯烃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Fe催化剂 | 第19-20页 |
| ·Fe-Mn及K-Fe-MnO催化剂 | 第20页 |
| ·Fe-Co及Fe-Co-K催化剂 | 第20-21页 |
| ·铁镍双金属催化剂 | 第21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的反应机理研究 | 第23-31页 |
| ·反应机理假设与独立反应数 | 第23-25页 |
| ·可能发生的反应机理 | 第23-24页 |
| ·利用独立反应数简化反应方程式 | 第24-25页 |
| ·热力学参数计算 | 第25-29页 |
| ·基础数据与计算公式 | 第25-26页 |
| ·热力学函数随温度变化的计算结果 | 第26-29页 |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29-31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29页 |
| ·反应机理分析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31-38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31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1-33页 |
| ·载体的预处理 | 第31-32页 |
| ·分子筛载体的改性 | 第32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33页 |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33-35页 |
| ·活性评价实验装置 | 第33页 |
| ·催化剂的还原 | 第33页 |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33页 |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33-35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5-38页 |
| ·XRD物相分析 | 第35页 |
| ·TEM分析 | 第35-36页 |
| ·BET分析 | 第36页 |
| ·CO_2-TPD分析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8-50页 |
| ·催化剂最佳载体的确定 | 第38-40页 |
| ·活性组分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0-44页 |
| ·活性组分铁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助剂铜、钾、铈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 ·最优催化剂制备条件的确定及表征 | 第43-44页 |
|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45-47页 |
|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反应压力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 ·空速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7页 |
| ·最优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47页 |
|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TEM及XRD表征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0页 |
| ·前景展望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