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11页 |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6页 |
| 前言 | 第16-17页 |
| (一) 火麻仁、苘麻子、亚麻子、脂麻、小胡麻、蓖麻六种中药材的本草考证 | 第17-27页 |
| 1. 火麻仁 | 第17-18页 |
| ·本草考证 | 第17-18页 |
| ·别名 | 第18页 |
| ·来源 | 第18页 |
| ·主要性状鉴别特点 | 第18页 |
| 2. 苘麻子 | 第18-20页 |
| ·本草考证 | 第18-19页 |
| ·别名 | 第19页 |
| ·来源 | 第19页 |
| ·主要性状鉴别特点 | 第19-20页 |
| 3. 亚麻子 | 第20-22页 |
| ·本草考证 | 第20-21页 |
| ·别名 | 第21页 |
| ·来源 | 第21页 |
| ·主要性状鉴别特点 | 第21-22页 |
| 4. 黑芝麻 | 第22-24页 |
| ·本草考证 | 第22-24页 |
| ·别名 | 第24页 |
| ·来源 | 第24页 |
| ·主要性状鉴别特点 | 第24页 |
| 5. 茺蔚子 | 第24-26页 |
| ·本草考证 | 第24-25页 |
| ·别名 | 第25页 |
| ·来源 | 第25页 |
| ·主要性状鉴别特点 | 第25-26页 |
| 6. 蓖麻子 | 第26-27页 |
| ·本草考证 | 第26页 |
| ·别名 | 第26-27页 |
| ·来源 | 第27页 |
| ·主要性状鉴别特点 | 第27页 |
| (二) 造成火麻仁、苘麻子、亚麻子、脂麻、小胡麻、蓖麻六种药材混乱使用的原因分析 | 第27-31页 |
| 1. 从名称上看,历代本草与各地方用药记载,其正名与别名均有相混现象。沿用至今,异物同名,造成医生处方的混乱使用 | 第27-28页 |
| 2. 从功能上看,疗效迥异,其禁忌症或毒性除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以外,古书记载有所不同 | 第28-29页 |
| 3. 从具体论述看,历代医家的记载,体现了几种药材之间相互混用 | 第29-30页 |
| 4. 以“胡麻”一名为例,宋以后本草文献记载和目前胡麻一名所涉及的中药品种有 | 第30页 |
| 5. 六种中药饮片的主要鉴别特点 | 第30-31页 |
| (三) 土茯苓、菝葜及草薢的本草考证 | 第31-41页 |
| 1. 土茯苓 | 第31-34页 |
| ·本草考证 | 第31-33页 |
| ·别名 | 第33页 |
| ·植物来源 | 第33页 |
| ·药材性状 | 第33-34页 |
| ·饮片性状 | 第34页 |
| ·品质评价 | 第34页 |
| 2. 菝葜 | 第34-36页 |
| ·本草考证 | 第34-35页 |
| ·别名 | 第35-36页 |
| ·植物来源 | 第36页 |
| ·药材性状 | 第36页 |
| 3. 萆薢 | 第36-41页 |
| ·本草考证 | 第36-38页 |
| ·别名 | 第38页 |
| ·粉萆薢 | 第38-39页 |
| ·绵萆薢 | 第39-40页 |
| ·红萆薢 | 第40页 |
| ·白萆薢 | 第40页 |
| ·土萆薢 | 第40-41页 |
| (四) 造成土茯苓、菝葜及萆薢三种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 1. 三种药材基原的古今一致性 | 第41页 |
| 2. 三者混用现象古今有之 | 第41-44页 |
| (五) 结论:解决中药品种“异物同名”问题的关键在于“统一药名”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附录:谢宗万教授对著9(10)种药材的命名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个人简历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