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污染物对小鼠DNA损伤和氧化损伤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2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 ·4- 硝基酚 | 第11-13页 |
| ·4- 硝基酚简介 | 第11-12页 |
| ·4- 硝基酚的毒理学效应 | 第12-13页 |
| ·屈 | 第13-15页 |
| ·屈简介 | 第13-14页 |
| ·屈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 第15-16页 |
|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简介 | 第15-16页 |
|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毒理学效应 | 第16页 |
| ·彗星试验简介 | 第16-17页 |
| ·彗星试验发展史 | 第17-19页 |
| ·自由基与酶 | 第19-21页 |
| 第1章 彗星试验 | 第21-41页 |
| ·彗星试验原理 | 第21页 |
| ·彗星试验评价指标 | 第21-22页 |
| ·彗星试验试剂和材料 | 第22-26页 |
| ·试验动物 | 第22页 |
| ·阳性药 | 第22页 |
|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 ·仪器设备 | 第23页 |
| ·试剂配制 | 第23-26页 |
| ·彗星试验步骤 | 第26-31页 |
| ·体外彗星试验步骤 | 第26-30页 |
| ·体内彗星试验程序 | 第30-31页 |
| ·彗星试验结果 | 第31-38页 |
| ·彗星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8-41页 |
| ·4- 硝基酚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8页 |
| ·屈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8-39页 |
|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9-41页 |
| 第2章 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第41-53页 |
| ·抗氧化酶作用机理 | 第41-43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第41页 |
| ·过氧化氢酶( CAT) | 第41-42页 |
| ·过氧化物酶( POD) | 第42页 |
| ·丙二醛 (MDA) | 第42-43页 |
| ·试验试剂和材料 | 第43-44页 |
| ·试验动物 | 第43页 |
|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 ·仪器设备 | 第43-44页 |
| ·实验步骤 | 第44-47页 |
| ·设定给药剂量 | 第44页 |
| ·染毒 | 第44页 |
| ·酶源制备 | 第44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测定 | 第44-45页 |
| ·过氧化物酶 POD 活性测定 | 第45-46页 |
| ·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测定 | 第46-47页 |
| ·MDA 含量的测定 | 第47页 |
| ·抗氧化酶系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7-53页 |
| ·抗氧化酶系实验结果 | 第47-50页 |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0-53页 |
| 第3章 结论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