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第一章 历史坐标下的文本互渗——《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前世今生” | 第12-25页 |
| 第一节 “两朵带刺的玫瑰”:理想式青年的乐与痛——《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 第12-16页 |
| 第二节 无法磨灭的使命:孤独的启蒙“疏离者”的命运暗流——《狂人日记》和《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 第16-20页 |
| 一、 孤独、悲哀的个体生命 | 第17-19页 |
| 二、 “穿过文本”的“白天/黑夜” | 第19-20页 |
| 第三节 成长的破茧之痛:治病与被治的隐喻——《在医院中》和《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 第20-25页 |
| 一、 空间与疗效 | 第21-23页 |
| 二、 “风景”言说了什么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现实缠绕下的命运纠葛 | 第25-53页 |
| 第一节 百花时代下“干预”生活——“非主流文学”中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 第27-33页 |
| 第二节 个性张扬与革命需求之间:当理想照进现实 | 第33-45页 |
| 一、 理想的“危机”之旅 | 第35-41页 |
| 二、 青年的“引路人”/“引导者” | 第41-45页 |
| 第三节 不变的青春主题:当爱情来敲门 | 第45-53页 |
| 一、 革命与恋爱的“双重变奏” | 第46-50页 |
| 二、 期待与困扰:爱的初体验 | 第50-53页 |
| 第三章 青春的“想象的共同体”——在返观和反思中讲述的青春故事 | 第53-65页 |
| 第一节 青春的“轮回”:“怀旧与自省” | 第55-59页 |
| 第二节 “会议”公共空间中青春理想的献祭 | 第59-61页 |
| 第三节 后革命语境中“单位”生活的境况遭遇 | 第61-65页 |
| 结论 | 第65-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 后记 | 第74-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