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龟探穴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1-23页 |
| 第一节 中医学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认识 | 第11-17页 |
| 1. 概述 | 第11页 |
| 2. 病因病机 | 第11-12页 |
| 3. 治疗 | 第12-17页 |
| 第二节 西医对于假性球麻痹的认识 | 第17-20页 |
| 1. 概述 | 第17页 |
| 2. 发病机制 | 第17-18页 |
| 3. 临床表现及分型 | 第18页 |
| 4. 治疗 | 第18-20页 |
| 第三节 关于苍龟探穴法 | 第20-23页 |
| 1. 起源 | 第20页 |
| 2. 临床应用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3-30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23-24页 |
| ·病例来源 | 第23页 |
| ·诊断标准 | 第23页 |
| ·纳入标准 | 第23页 |
| ·排除标准 | 第23页 |
| ·中止与剔除试验标准 | 第23页 |
| ·脱落的评价及处理 | 第23-24页 |
| 2. 治疗方法 | 第24-25页 |
| ·基础治疗 | 第24页 |
| ·治疗组的治疗方法 | 第24页 |
|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 第24-25页 |
| 3. 观察指标 | 第25-26页 |
| ·临床疗效指标 | 第25页 |
| ·临床疗效判定 | 第25-26页 |
| 4. 统计结果 | 第26-30页 |
| ·统计方法 | 第26页 |
| ·基线资料比较 | 第26-28页 |
| ·吞咽功能的变化 | 第28页 |
| ·构音功能变化 | 第28-29页 |
| ·总有效率比较 | 第29页 |
| ·安全性指标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第30-33页 |
| 1. 结果分析 | 第30页 |
| 2. 研究探讨 | 第30-31页 |
| 3. 安全性分析 | 第31页 |
| 4.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31-33页 |
| 结语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 附录 | 第37-43页 |
| 苍龟探穴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记录卡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