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以成都交委机关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绩效评价方法理论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绩效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2 理论基础与方法体系 | 第18-25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政府部门 | 第18页 |
·人力资源 | 第18页 |
·绩效 | 第18-19页 |
·绩效评价 | 第19-20页 |
·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0页 |
·目标管理理论 | 第20页 |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 第20页 |
·激励理论 | 第20-21页 |
·绩效评价方法 | 第21-25页 |
·行为锚定评分法(BARS) | 第22-23页 |
·360 度绩效评价法 | 第23-24页 |
·目标管理法 | 第24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4-25页 |
3 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构建 | 第25-39页 |
·绩效评价影响因素 | 第25页 |
·绩效评价主体 | 第25页 |
·评价内容 | 第25页 |
·评价程序及方法 | 第25页 |
·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 第25页 |
·绩效评价原则 | 第25-26页 |
·目标一致性原则 | 第25-26页 |
·可以量化原则 | 第26页 |
·差异性原则 | 第26页 |
·可比性原则 | 第26页 |
·绩效评价方法选择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绩效评价选择的驱动力 | 第26页 |
·绩效评价方法选择的意义 | 第26-27页 |
·评价方法 | 第27-29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7-29页 |
·语集 | 第29页 |
·绩效评价方法体系构建 | 第29-39页 |
·背景介绍 | 第29-31页 |
·绩效评价目标的确立 | 第31-32页 |
·绩效考核主体 | 第32页 |
·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 第32-34页 |
·绩效评价因素集的建立和权重的确定 | 第34-39页 |
4 成都市交委实证研究 | 第39-50页 |
·成都市交通委员会机关考核现状 | 第39页 |
·考核的基本程序及形式 | 第39页 |
·考核的内容及等次标准 | 第39页 |
·考核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39页 |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9-48页 |
·运用 360 度绩效考核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 第40-42页 |
·运用目标管理法进行绩效评价 | 第42-43页 |
·运用行为锚定法进行绩效评价 | 第43-44页 |
·运用层次分析法所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 第44-48页 |
·结论与分析 | 第48-50页 |
5 政府部门绩效评价体系优化与调试 | 第50-55页 |
·转变绩效评价在政府部门中绩效评价中的角色定位 | 第50页 |
·选择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 | 第50-51页 |
·绩效评价优化体系及调控对策 | 第51-55页 |
·增加政府部门绩效外部评价 | 第51页 |
·提升政府部门内部绩效评价水平 | 第51-53页 |
·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使用与监督管理 | 第53页 |
·构建政府部门绩效评价的心理调试体系 | 第53-55页 |
6 结语及不足之处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导师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