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犯罪学论文--犯罪预防与治理论文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预防与惩治探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引言第8-9页
一、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概述第9-17页
 (一) 城中村基层组织的概念和基本职能第9-11页
  1. 城中村基层组织的概念第9-10页
  2. 城中村基层组织的基本职能和作用发挥第10-11页
 (二)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及其职务犯罪界定第11-14页
  1.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界定第11-13页
  2.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界定第13-14页
 (三)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危害第14-17页
  1.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的特点第14-16页
  2.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行为产生的危害第16-17页
 (四) 预防与惩治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的意义第17页
  1. 维护党和政府基层工作的廉洁性与公正性第17页
  2. 维护正当利益与确保国家政策贯彻的必然要求第17页
二、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预防与惩治困境分析第17-20页
 (一) “城中村”的特殊地域性决定着预防与惩治的艰难性第18-19页
  1.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公共事务繁重第18页
  2. 利益与机会集聚下的多重诱惑第18页
  3. 基层政府对经济指标的盲目追求第18页
  4.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的付出与功劳容易掩盖其职务犯罪行为第18-19页
 (二) “小官大贪”的示范效应加剧了预防与惩治的复杂性第19页
  1.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特点第19页
  2.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小官大贪”的影响第19页
 (三) 基层组织经济化趋势制约了预防与惩治的有效性第19-20页
  1. 基层组织经济化中片面注重经济发展第19-20页
  2. 基层组织成员在基层组织经济化趋势下中坚力量的发挥第20页
 (四) 乡村重人情轻法治的传统影响了预防与惩治的持续性第20页
  1. “城中村”伦理型社会属性第20页
  2. 乡规民约与宗族法规的弱化及法制建设的空位第20页
三、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频发的原因分析第20-27页
 (一) 基层组织中宗族势力及“家长制”乡土传统的影响第21-22页
  1. 宗族势力与“家长制”乡土传统的抬头第21页
  2. 宗族势力与“家长制”乡土传统的消极表现第21-22页
 (二) 政治身份与经济能力形成基层权贵阶层的“霸主”地位第22-23页
  1. 城中村基层权贵阶层对城中村政治的绑架第23页
  2. 基层权贵阶层的逐利本性第23页
 (三) 利益交割中特殊优势难以受到直接上级监控第23-24页
  1. 政府“土地财政”导向下的监督空位第24页
  2. 履行城中村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便利条件第24页
  3. “利益集团”在城中村基层组织的形成第24页
 (四) 基层法制建设不完善与组织成员素质的参差不齐第24-25页
  1. 基层法制建设与法律保障的缺失第24-25页
  2. 基层组织成员政治与法律素养普遍较低第25页
 (五) 村民监督意识差且监督途径不畅第25-26页
  1. 村民监督意识普遍较差带来的影响第25页
  2. 监督途径的不顺畅因素第25-26页
 (六) 司法打击主动性与系统性不足第26-27页
  1. 地方政府对司法的干预第26页
  2. 司法打击力度薄弱第26-27页
四、 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预防与惩治的途径探索第27-42页
 (一) 加强城中村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第27-32页
  1. 强化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成员队伍建设第27-28页
  2. 定期基层廉政教育铸就预防职务犯罪思想防线第28-29页
  3. 落实基层组织成员定期考核量化与民主评议机制第29页
  4. 试点基层组织主要领导成员区域任职回避制度第29-30页
  5. 推行基层组织成员过失责任追究与离任审计制度第30-31页
  6. 提高基层组织成员待遇并逐步构建合理晋升机制第31-32页
 (二) 推进城中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第32-37页
  1. 积极贯彻村民自治以遏制宗族黑恶势力抬头第32页
  2. 完善城中村基层组织成员民主选举制度第32-33页
  3. 完善落实民主决策制度第33页
  4. 落实城中村党务、村务及财务公开制度第33-34页
  5. 落实并提高民主理财制度下集体资产与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第34-36页
  6. 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增强群众监督意识第36页
  7. 推进自治建设机制创新并不断提高自治管理水平第36-37页
 (三) 强化城中村基层法制建设第37-42页
  1. 加强基层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第37-38页
  2. 合理吸收借鉴乡规民约第38页
  3. 加快立法进程、强化基层职务犯罪打击力度第38-39页
  4. 推动检力下沉、探索法制监督新渠道第39-40页
  5. 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监督预防体系第40页
  6. 系统性执法、防微杜渐、抓小抓早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服刑人员生命态度量表的编制及初步应用
下一篇:论网络金融犯罪及其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