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碎屑岩储层特征与裂缝发育带预测--以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致密碎屑岩储层勘探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主要工作量 | 第16-17页 |
·主要创新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9页 |
·区域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 | 第19-26页 |
·研究区构造位置 | 第19页 |
·龙门山构造分带特征 | 第19-21页 |
·龙门山主要断裂带特征 | 第21页 |
·区域构造沉积演化 | 第21-26页 |
·须家河组地层沉积特征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层序地层学与地震地层学研究 | 第29-76页 |
·层序地层学研究 | 第29-48页 |
·层序划分方案 | 第30页 |
·层序划分标志 | 第30-36页 |
·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划分 | 第36-37页 |
·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基本特征 | 第37-39页 |
·层序地层对比格架 | 第39-48页 |
·地震地层学研究 | 第48-72页 |
·单井沉积相的划分 | 第48-52页 |
·地震相识别 | 第52-55页 |
·沉积相特征 | 第55-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6页 |
第4章 储层特征 | 第76-106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76-83页 |
·岩石类型 | 第76-78页 |
·砂岩的骨架组分 | 第78-81页 |
·岩石结构成熟度 | 第81-83页 |
·成岩作用特征 | 第83-100页 |
·主要成岩作用 | 第84-93页 |
·成岩作用序列 | 第93-100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100-104页 |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 第100-102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102-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5章 裂缝发育带预测 | 第106-144页 |
·裂缝发育基本特征 | 第106-114页 |
·裂缝发育的基本类型 | 第106-107页 |
·裂缝发育带地震响应特征 | 第107-111页 |
·裂缝发育带测井响应特征 | 第111-114页 |
·基于地质成因的裂缝预测 | 第114-125页 |
·裂缝预测的原理和思路 | 第114页 |
·裂缝预测的实现 | 第114-118页 |
·裂缝预测效果分析 | 第118-125页 |
·地震裂缝检测技术 | 第125-140页 |
·P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检测 | 第125-129页 |
·FRS裂缝检测技术 | 第129-140页 |
·相干分析对裂缝发育带预测 | 第140-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142-144页 |
第6章 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探讨 | 第144-148页 |
·构造作用对储层发育的控制 | 第144-145页 |
·成岩作用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 第145-146页 |
·沉积相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 第146-147页 |
·裂缝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 | 第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48-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