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引《诗》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课题的来源 | 第9页 |
一、基于对《诗经》教化作用的思考 | 第9页 |
二、基于《孟子》思想对《诗经》的继承的思考 | 第9页 |
三、基于个人的学习兴趣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水平 | 第10-13页 |
一、孟子思想研究 | 第10-11页 |
二、引《诗》研究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孟子》引《诗》概况 | 第13-24页 |
第一节 《孟子》引《诗》基本情况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孟子》引《诗》分类 | 第15-19页 |
一、引《诗》论政 | 第15-17页 |
二、引《诗》说理 | 第17页 |
三、引《诗》评人 | 第17-18页 |
四、引《诗》解诗 | 第18页 |
五、他人引《诗》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孟子》引《诗》方法 | 第19-24页 |
一、引用本义 | 第19-20页 |
二、断章取义 | 第20-24页 |
第三章 孟子引《诗》体现的思想 | 第24-32页 |
第一节 政治思想 | 第24-27页 |
第二节 文学思想 | 第27-32页 |
一、“以意逆志” | 第27-29页 |
二、“知人论世” | 第29-32页 |
第四章 《孟子》引《诗》与《诗》的经学化 | 第32-38页 |
第一节 儒家诸子与《诗》的经学化 | 第32-36页 |
一、孔子 | 第32-34页 |
二、孟子 | 第34-35页 |
三、荀子 | 第35-36页 |
第二节 非儒家诸子与《诗》的经学化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附录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