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几何学的超高层建筑造型设计研究--以青岛海航万邦中心为例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研究缘起 | 第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9页 |
·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 第15-19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前沿动态 | 第19-20页 |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研究的创新 | 第23页 |
·研究面临的困难 | 第23-24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阐述 | 第24-40页 |
·高层与超高层的定义 | 第24页 |
·几何学与几何空间的定义 | 第24-25页 |
·超高层建筑和几何学的关系 | 第25-26页 |
·超高层建筑几何美的原则 | 第26-29页 |
·比例关系 | 第27页 |
·整体性 | 第27-28页 |
·主从性 | 第28-29页 |
·层次性 | 第29页 |
·几何形态及其变形 | 第29-35页 |
·几何形态的拓扑 | 第30-33页 |
·几何形态的分形 | 第33-35页 |
·超高层建筑几何形态变形的非技术性影响因素 | 第35-38页 |
·环境因素 | 第35-36页 |
·场地因素 | 第36-37页 |
·功能因素 | 第37-38页 |
·文化因素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超高层建筑造型几何变形的形态及制约因素 | 第40-58页 |
·常见的超高层平面形式 | 第40-46页 |
·中心对称平面形式 | 第40-44页 |
·非中心对称平面形式 | 第44-46页 |
·制约超高层平面形式的结构因素 | 第46-51页 |
·框架—剪力墙结构 | 第47页 |
·筒体结构 | 第47-50页 |
·巨型结构体系 | 第50-51页 |
·常见的超高层空间形态 | 第51-54页 |
·方形体 | 第51-52页 |
·三角形体 | 第52页 |
·圆柱体、曲面体 | 第52-53页 |
·多边形体 | 第53-54页 |
·制约超高层空间形态的因素 | 第54-57页 |
·风荷载 | 第54-55页 |
·地震力 | 第55-56页 |
·防火——避难层设计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超高层建筑造型的两种几何形态变形操作方法 | 第58-74页 |
·平面几何变形操作下生成的超高层建筑造型 | 第58-66页 |
·基本几何形式拓扑下的超高层造型 | 第58-62页 |
·基本几何形式分形下的超高层造型 | 第62-66页 |
·空间几何变形操作下生成的超高层建筑造型 | 第66-72页 |
·形体积聚 | 第66-68页 |
·剥离变化 | 第68-69页 |
·体量削切 | 第69-70页 |
·形态变异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青岛海航万邦中心的几何学造型设计研究 | 第74-90页 |
·建筑背景 | 第74-75页 |
·设计理念 | 第75-76页 |
·建筑概况 | 第76-81页 |
·基地环境 | 第76-77页 |
·建筑布局 | 第77-78页 |
·功能空间 | 第78-81页 |
·平面几何形式——不规则形 | 第81-85页 |
·平面几何形式的微分同胚拉伸(挤压) | 第81-83页 |
·平面几何形式的文化分形 | 第83-84页 |
·平面几何的结构形式 | 第84-85页 |
·空间几何形态——“水晶体” | 第85-88页 |
·体量削切 | 第85-87页 |
·立面细部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附录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