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3-15页 |
·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区位理论 | 第1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5页 |
·耕地资源稀缺理论 | 第15-16页 |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 第16页 |
·空间规划理论 | 第16-17页 |
·研究综述 | 第17-2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23-30页 |
·自然条件 | 第23-25页 |
·地理位置 | 第23页 |
·地形地貌 | 第23-24页 |
·气候特点 | 第24页 |
·水利条件 | 第24-25页 |
·自然资源情况 | 第25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5-26页 |
·研究思路方法 | 第26-30页 |
·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页 |
·研究路线 | 第28-30页 |
第3章 平昌县土地利用现状 | 第30-49页 |
·平昌县土地利用现状 | 第30页 |
·土地利用特点 | 第30-31页 |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平昌县耕地与基本农田现状 | 第32-41页 |
·耕地现状 | 第32-35页 |
·耕地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上轮规划指标及分解 | 第36-38页 |
·二调基本农田上图情况 | 第38-41页 |
·基本农田规划 | 第41-49页 |
·新一轮基本农田指标分解与规划 | 第41-43页 |
·对基本农田现状分析的要求 | 第43页 |
·基本农田调整的要求 | 第43-44页 |
·基本农田补划的要求 | 第44-45页 |
·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原则 | 第45页 |
·基本农田调整补划依据 | 第45-46页 |
·禁止划定为基本农田的耕地 | 第46页 |
·可补充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 | 第46页 |
·对基本农田具体划定的要求 | 第46-49页 |
第4章 基本农田的划定 | 第49-64页 |
·基本农田现状 | 第49页 |
·确定基本农田图斑 | 第49-59页 |
·确定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指标体系 | 第49-52页 |
·各评价指标分值的获取 | 第52-55页 |
·确定每块耕地各指标值 | 第55-56页 |
·指标标准化 | 第56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6-58页 |
·确定耕地评价指标综合值 | 第58页 |
·基本农田图斑确定 | 第58-59页 |
·绘制图件 | 第59-60页 |
·建立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 | 第60页 |
·数据汇总 | 第60-61页 |
·落实保护责任 | 第61页 |
·设立保护标志 | 第61-62页 |
·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成果 | 第62页 |
·基本农田划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第62-64页 |
第5章 平昌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分析 | 第64-76页 |
·数量分析 | 第64-66页 |
·质量分析 | 第66-69页 |
·空间布局分析 | 第69-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平昌县基本农田保护对策建议 | 第72-76页 |
·建立基本农田整备区 | 第72页 |
·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 | 第72-73页 |
·实施耕地动态监管 | 第73页 |
·加大相关方面政策力度 | 第73-74页 |
·继续执行“占补平衡”政策 | 第74页 |
·继续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 | 第74页 |
·基本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6-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
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