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6页 |
1-1 引 言 | 第12-13页 |
1-2 可降解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 第13-23页 |
1-2-1 天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 第13-14页 |
1-2-2 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 | 第14-15页 |
1-2-3 化学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 第15-23页 |
1-3 可降解生物陶瓷材料 | 第23-26页 |
1-3-1 生物陶瓷材料简介 | 第23-24页 |
1-3-2 可降解生物陶瓷材料 | 第24-26页 |
1-4 可降解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 第26-35页 |
1-4-1 可降解纯铁 | 第27页 |
1-4-2 可降解锌基合金 | 第27页 |
1-4-3 可降解纯镁及其合金 | 第27-35页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 第36-4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6-39页 |
2-1-1 纯镁锭与纯锌锭 | 第36页 |
2-1-2 熔炼Mg-Zn 合金使用的覆盖熔剂的化学成分 | 第36页 |
2-1-3 制备纯镁及镁合金金相试样所用的化学抛光液和浸蚀剂 | 第36-37页 |
2-1-4 配制微弧氧化电解液所用化学试剂 | 第37页 |
2-1-5 制备羟基磷灰石(HA)所用化学试剂 | 第37页 |
2-1-6 检测试样耐蚀性所用的化学试剂 | 第37-38页 |
2-1-7 溶血实验所用的试剂 | 第38-39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39-41页 |
2-2-1 Mg-Zn 合金熔炼设备 | 第39页 |
2-2-2 镁及Mg-Zn 合金热处理及机械性能测试所用设备 | 第39页 |
2-2-3 通过热处理方法在纯镁表面制备MgO 薄膜所用设备 | 第39页 |
2-2-4 制备羟基磷灰石(HA)所用设备 | 第39-40页 |
2-2-5 纯镁及Mg-Zn 合金进行微弧氧化所用设备 | 第40页 |
2-2-6 试样显微组织观察、相结构分析等所用仪器设备 | 第40页 |
2-2-7 试样进行耐蚀性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 | 第40-41页 |
2-2-8 试样进行DSC 分析所用设备 | 第41页 |
2-2-9 试样进行溶血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 | 第4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1-49页 |
2-3-1 Mg-Zn 合金的熔炼 | 第41-42页 |
2-3-2 Mg-Zn 合金的热处理 | 第42-43页 |
2-3-3 纯镁和Mg-Zn 合金机械性能的测定 | 第43-44页 |
2-3-4 通过热处理方法在纯镁表面制备MgO 薄膜 | 第44页 |
2-3-5 羟基磷灰石(HA)的制备 | 第44-45页 |
2-3-6 纯镁及Mg-Zn 合金的微弧氧化 | 第45-46页 |
2-3-7 试样的显微组织观察与相结构分析 | 第46页 |
2-3-8 试样的耐蚀性测量 | 第46-48页 |
2-3-9 溶血实验 | 第48-49页 |
第三章 通过热处理方法在纯镁表面制备 MgO 薄膜及其耐蚀性 | 第49-56页 |
3-1 纯镁表面MgO 薄膜的表征 | 第49-51页 |
3-1-1 引言 | 第49-50页 |
3-1-2 MgO 薄膜的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分析 | 第50-51页 |
3-2 纯镁表面MgO 薄膜的耐蚀性研究 | 第51-56页 |
3-2-1 电化学极化曲线 | 第51-52页 |
3-2-2 浸泡实验 | 第52-54页 |
3-2-3 MgO 薄膜耐蚀性的分析与讨论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在基础电解液中的生长特征和耐蚀性研究 | 第56-80页 |
4-1 微弧氧化基础电解液配方和微弧氧化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56-59页 |
4-1-1 微弧氧化基础电解液成分的选择 | 第56页 |
4-1-2 微弧氧化基础电解液的配方和电流密度的确定 | 第56-57页 |
4-1-3 温度对微弧氧化过程的影响 | 第57-59页 |
4-2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在基础电解液中的生长过程研究 | 第59-71页 |
4-2-1 25 ℃时微弧氧化陶瓷涂层在基础电解液中的生长过程 | 第59-64页 |
4-2-2 20 ℃时微弧氧化陶瓷涂层在基础电解液中的生长过程 | 第64-68页 |
4-2-3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相结构 | 第68-69页 |
4-2-4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生长过程讨论 | 第69-71页 |
4-3 在基础电解液中制备的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耐蚀性 | 第71-80页 |
4-3-1 25 ℃制备的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耐蚀性 | 第71-73页 |
4-3-2 20 ℃制备的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耐蚀性 | 第73-75页 |
4-3-3 20 ℃和25 ℃制备的微弧氧化陶瓷涂层在模拟体液中极化曲线的电化学参数比较 | 第75-76页 |
4-3-4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在模拟体液中的耐蚀性讨论 | 第76-80页 |
第五章 添加剂对纯镁微弧氧化陶瓷涂层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80-131页 |
5-1 三乙醇胺对纯镁微弧氧化陶瓷涂层显微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 | 第80-89页 |
5-1-1 三乙醇胺对微弧氧化电压的影响 | 第80-81页 |
5-1-2 三乙醇胺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81-82页 |
5-1-3 微弧氧化时间对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82-84页 |
5-1-4 封孔处理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84-86页 |
5-1-5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显微结构观察 | 第86-89页 |
5-2 CaO 粉末对纯镁微弧氧化陶瓷涂层显微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 | 第89-96页 |
5-2-1 单独添加CaO 粉末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89-91页 |
5-2-2 混合添加CaO 粉末和三乙醇胺(TEA)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91-93页 |
5-2-3 封孔处理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93-94页 |
5-2-4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显微结构 | 第94-96页 |
5-3 CaCO_3粉末对纯镁微弧氧化陶瓷涂层显微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 | 第96-104页 |
5-3-1 单独添加CaCO_3粉末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96-98页 |
5-3-2 混合添加CaCO_3粉末和三乙醇胺(TEA)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98-101页 |
5-3-3 封孔处理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5-3-4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显微结构 | 第102-104页 |
5-4 羟基磷灰石粉末对纯镁微弧氧化陶瓷涂层显微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 | 第104-112页 |
5-4-1 羟基磷灰石(HA)粉末的制备和表征 | 第104-105页 |
5-4-2 单独添加HA 粉末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5-4-3 混合添加HA 粉末和三乙醇胺(TEA)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5-4-4 封孔处理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5-4-5 微弧氧化涂层的显微结构观察 | 第110-112页 |
5-5 模拟体液(SBF)浸泡实验 | 第112-122页 |
5-5-1 浸泡过程中模拟体液pH 值的变化 | 第112-115页 |
5-5-2 浸泡不同时间后试样的表面形貌 | 第115-121页 |
5-5-3 试样在模拟体液浸泡过程中的腐蚀速率 | 第121-122页 |
5-6 陶瓷涂层的显微硬度、相结构和血液相容性评价 | 第122-129页 |
5-6-1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显微硬度 | 第122页 |
5-6-2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相结构 | 第122-128页 |
5-6-3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血液相容性评价 | 第128-129页 |
5-7 添加剂粉末参与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生长机理 | 第129-131页 |
第六章 生物医用 Mg4Zn 合金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131-177页 |
6-1 Mg4Zn 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其在模拟体液中的耐蚀性 | 第131-137页 |
6-1-1 Mg4Zn 合金的显微组织 | 第131-134页 |
6-1-2 Mg4Zn 合金的基本力学性能 | 第134-135页 |
6-1-3 Mg4Zn 合金在模拟体液(SBF)中的耐蚀性 | 第135-137页 |
6-2 Mg4Zn 合金在基础电解液中微弧氧化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耐蚀性 | 第137-143页 |
6-2-1 铸态Mg4Zn 合金在基础电解液中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对耐蚀性的影响 | 第137-139页 |
6-2-2 固溶态Mg4Zn 合金在基础电解液中进行微弧氧化对耐蚀性的影响 | 第139-141页 |
6-2-3 封孔处理对固溶态Mg4Zn 合金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141-142页 |
6-2-4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显微结构观察 | 第142-143页 |
6-3 三乙醇胺对 Mg4Zn 合金微弧氧化陶瓷涂层显微组织和耐蚀性的影响 | 第143-148页 |
6-3-1 三乙醇胺对微弧氧化电压的影响 | 第144页 |
6-3-2 三乙醇胺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144-146页 |
6-3-3 封孔处理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146-147页 |
6-3-4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显微结构观察 | 第147-148页 |
6-4 CaO 粉末对 Mg4Zn 合金微弧氧化陶瓷涂层显微组织和耐蚀性的影响 | 第148-153页 |
6-4-1 添加CaO 粉末对微弧氧化电压的影响 | 第148-149页 |
6-4-2 添加CaO 粉末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149-150页 |
6-4-3 封孔处理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150-151页 |
6-4-4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显微结构观察 | 第151-153页 |
6-5 CaCO粉末对Mg4Zn 合金微弧氧化陶瓷涂层显微组织和耐蚀性的影响 | 第153-158页 |
6-5-1 添加CaC03粉末对微弧氧化电压的影响 | 第153-154页 |
6-5-2 添加CaC03粉末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154-155页 |
6-5-3 封孔处理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155-156页 |
6-5-4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显微结构 | 第156-158页 |
6-6 HA 粉末对 Mg4Zn 合金微弧氧化陶瓷涂层显微组织和耐蚀性的影响 | 第158-163页 |
6-6-1 添加HA 粉末对微弧氧化电压的影响 | 第158-159页 |
6-6-2 添加HA 粉末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159-160页 |
6-6-3 封孔处理对微弧氧化陶瓷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160-161页 |
6-6-4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显微结构观察 | 第161-163页 |
6-7 模拟体液(SBF)浸泡实验 | 第163-171页 |
6-7-1 浸泡过程中模拟体液pH 值的变化 | 第163-165页 |
6-7-2 浸泡不同时间后试样的表面形貌 | 第165-171页 |
6-7-3 试样在模拟体液浸泡过程中的腐蚀速率 | 第171页 |
6-8 陶瓷涂层的显微硬度、相结构和血液相容性评价 | 第171-177页 |
6-8-1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显微硬度 | 第171-172页 |
6-8-2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相结构 | 第172-176页 |
6-8-3 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溶血率 | 第176-17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77-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192页 |
致谢 | 第192-19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