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8页 |
引言 | 第18-2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20-36页 |
第一章 广藿香、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的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1 概述 | 第20页 |
2 广藿香的化学成分 | 第20页 |
3 广藿香的药理活性 | 第20-23页 |
4 广藿香醇的研究概况 | 第23-25页 |
5 广藿香酮的研究概况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 第26-31页 |
1 概述 | 第26页 |
2 抗炎药效评价方法 | 第26-27页 |
3 抗炎药物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27-31页 |
第三章 抗真菌作用研究进展 | 第31-34页 |
1 概述 | 第31页 |
2 抗真菌活性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3 抗真菌作用机理研究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药物代谢研究进展 | 第34-36页 |
1 概述 | 第34页 |
2 体外代谢研究方法 | 第34页 |
3 体内代谢研究方法 | 第34页 |
4 药物代谢的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6-134页 |
第一章 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的抗炎作用 | 第36-93页 |
第一节 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 | 第37-5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0-51页 |
4 讨论 | 第51-54页 |
第二节 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急性炎症动物模型的作用 | 第54-6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4-5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6-64页 |
4 讨论 | 第64-67页 |
第三节 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对LPS诱导的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的作用 | 第67-8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7-6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8-7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0-80页 |
4 讨论 | 第80-83页 |
第四节 广藿香酮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作用机制 | 第83-9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83-8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4-8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86-90页 |
4 讨论 | 第90-93页 |
第二章 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抗真菌作用 | 第93-113页 |
第一节 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的体外抗皮肤癣菌活性 | 第93-9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93-9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94-9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95-98页 |
4 讨论 | 第98-99页 |
第二节 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的体外抗念珠菌活性 | 第99-10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99-10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00-10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01-104页 |
4 讨论 | 第104-106页 |
第三节 广藿香酮对抗白色念珠菌阴道炎的作用 | 第106-11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0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06-10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07-111页 |
4 讨论 | 第111-113页 |
第三章 广藿香酮及广藿香醇的代谢研究 | 第113-134页 |
第一节 广藿香酮的体内外代谢研究 | 第114-12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1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14-11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16-127页 |
4 讨论 | 第127-129页 |
第二节 广藿香醇的体内外代谢研究 | 第129-13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2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29-13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31-133页 |
4 讨论 | 第133-134页 |
结语 | 第134-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50页 |
附录 | 第150-152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著作、学术报告及专利 | 第152-155页 |
致谢 | 第155-157页 |
统计学证明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