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高海拔换流站建设需要 | 第12-13页 |
·缺少典型间隙放电数据支撑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4页 |
·电场分布对间隙放电影响 | 第14-15页 |
·电压类型及间隙结构对间隙放电影响 | 第15-19页 |
·间隙距离与操作波放电关系 | 第19-21页 |
·空气间隙放电海拔修正研究 | 第21-24页 |
·本论文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24-26页 |
第2章 试验研究内容与试验方案 | 第26-32页 |
·试验研究内容 | 第26页 |
·试验条件 | 第26-28页 |
·试验试品 | 第28-29页 |
·模拟换流站母线构架 | 第28-29页 |
·模拟换流站试品 | 第29页 |
·试验方案 | 第29-32页 |
·模拟塔相地试验 | 第30-31页 |
·模拟塔相间试验 | 第31-32页 |
第3章 冲击放电试验方法及数据处理研究 | 第32-45页 |
·空气间隙放电电压与标准偏差的确定 | 第32-41页 |
·多级法的试验过程及数据处理 | 第33-37页 |
·升降法的试验过程及数据处理 | 第37-41页 |
·气象参数测量 | 第41页 |
·联合及叠加电压试验 | 第41-44页 |
·联合电压试验 | 第41-43页 |
·叠加电压试验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放电试验研究及分析 | 第45-69页 |
·相地冲击电压放电试验研究 | 第45-54页 |
·相地冲击电压试验回路原理图 | 第45-46页 |
·平原地区相地操作冲击试验研究 | 第46-47页 |
·平原地区相地雷电冲击试验研究 | 第47-50页 |
·高海拔相地操作冲击试验研究 | 第50-51页 |
·高海拔相地雷电冲击试验研究 | 第51-52页 |
·高海拔棒-板间隙冲击试验研究 | 第52-54页 |
·相间操作冲击电压放电试验研究 | 第54-59页 |
·相间操作冲击试验影响分析 | 第54-56页 |
·平原相间操作冲击试验研究 | 第56-57页 |
·高海拔相间操作冲击试验研究 | 第57-59页 |
·直流叠加操作冲击电压放电试验研究 | 第59-66页 |
·直流叠加操作冲击电压试验回路原理图 | 第59-60页 |
·棒-板间隙直流叠加操作冲击放电试验研究 | 第60-63页 |
·导线相地间隙直流叠加操作冲击放电试验研究 | 第63-66页 |
·不同海拔点放电电压标准偏差试验研究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操作冲击放电击穿模型计算研究 | 第69-81页 |
·间隙放电弹性系数模型 | 第69-73页 |
·弹性系数模型假设检验 | 第73-76页 |
·典型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计算 | 第76-80页 |
·相地标准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计算 | 第76-78页 |
·相间标准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计算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海拔修正因数试验研究 | 第81-99页 |
·不同海拔点对比试验研究 | 第81-85页 |
·相地操作冲击对比 | 第81-83页 |
·相地雷电冲击对比 | 第83-84页 |
·相间操作冲击对比 | 第84-85页 |
·国内外海拔与大气修正方法分析研究 | 第85-89页 |
·GB 311.1-1997中的海拔修正方法 | 第85页 |
·IEC60071-2:1996中的海拔修正方法 | 第85-86页 |
·GB/T 16927.1-2011中的大气修正方法 | 第86-88页 |
·DL/T 620-1997中的大气修正方法 | 第88-89页 |
·海拔修正因数分析研究 | 第89-94页 |
·相地操作冲击修正对比 | 第90-91页 |
·相地雷电冲击修正对比 | 第91-92页 |
·相间操作冲击修正对比 | 第92-94页 |
·相间操作冲击海拔修正因数分析研究 | 第94-97页 |
·线性型式的相间操作冲击海拔修正因数 | 第94-96页 |
·指数型式的相间操作冲击海拔修正因数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专利与课题研究成果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