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阻抗特性三维建模及磁感应成像仿真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磁感应成像技术在颅脑疾病检测的意义 | 第11-17页 |
·常见的脑疾病 | 第11-14页 |
·目前脑疾病诊断技术及其不足 | 第14-16页 |
·磁感应成像技术检测脑疾病的意义 | 第16-17页 |
·人体颅脑的阻抗特性 | 第17-20页 |
·人体头部的电特性 | 第17-19页 |
·人体头部的磁特性 | 第19-20页 |
·颅脑磁感应阻抗成像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MIT实验系统的研究发展 | 第20-21页 |
·颅脑MIT仿真研究发展 | 第21-2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柱形MIT系统仿真与研究 | 第24-38页 |
·MIT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MIT系统的检测原理 | 第24-25页 |
·MIT涡流正问题的提出 | 第25页 |
·基于有限元法对涡流正问题的求解 | 第25-26页 |
·柱形MIT系统仿真 | 第26-28页 |
·柱形MIT系统建模 | 第26-27页 |
·加载求解 | 第27-28页 |
·均匀介质时柱形MIT系统仿真分析 | 第28-32页 |
·均匀介质时的仿真结果 | 第28-30页 |
·激励频率对系统三维磁场的影响 | 第30-31页 |
·激励线圈尺寸对系统三维磁场的影响 | 第31页 |
·激励线圈匝数对系统三维磁场的影响 | 第31-32页 |
·非均匀介质时柱形MIT系统仿真分析 | 第32-35页 |
·非均匀介质时的仿真结果 | 第32-34页 |
·扰动物的大小对系统三维磁场的影响 | 第34页 |
·扰动物的个数对系统三维磁场的影响 | 第34-35页 |
·基于旋转检测的后半场相位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颅脑解剖结构及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38-48页 |
·大脑的保护系统 | 第38-40页 |
·头皮 | 第38页 |
·颅骨 | 第38-39页 |
·脑脊液 | 第39页 |
·脑的被膜 | 第39-40页 |
·大脑的内部结构 | 第40-42页 |
·三位一体脑结构 | 第40-41页 |
·左右脑 | 第41页 |
·大脑的四个脑叶 | 第41-42页 |
·人体颅脑电导率 | 第42-43页 |
·颅脑疾病MIT阻抗成像的生物物理基础 | 第43页 |
·三维颅脑模型建立 | 第43-47页 |
·两层颅脑模型 | 第43-44页 |
·基于CT图片建立颅脑模型 | 第44-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基于颅脑阻抗的MIT三维仿真 | 第48-59页 |
·颅脑MIT系统建模 | 第48-49页 |
·模拟头部各电导率的阻抗模型 | 第49-50页 |
·基于Workbench的体外网格剖分 | 第50-53页 |
·基于颅脑阻抗的MIT三维仿真结果 | 第53-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面向脑血肿疾病的MIT仿真分析 | 第59-68页 |
·健康情况下颅脑MIT三维仿真分析 | 第59-61页 |
·激励频率的改变对颅脑模型三维磁场的影响 | 第59-60页 |
·激励线圈尺寸的改变对颅脑模型三维磁场的影响 | 第60-61页 |
·颅脑阻抗MIT与柱形MIT结果对比 | 第61页 |
·脑血肿的MIT三维仿真分析 | 第61-65页 |
·MIT涡流场变化与血肿体积的关系 | 第61-63页 |
·MIT涡流场的变化与血肿电导率的关系 | 第63-64页 |
·MIT涡流场的变化与血肿位置的关系 | 第64-65页 |
·基于旋转检测的血肿阻抗后半场相位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