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能值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国外能值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国外能值分析的理论研究 | 第17-18页 |
·国外能值理论的应用研究 | 第18-19页 |
·国内能值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国内能值理论的应用研究 | 第19-20页 |
·国内对能值理论的改进 | 第20页 |
·国内外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研究 | 第20-21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及本文选题 | 第21-23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1-22页 |
·国内外研究局限 | 第22页 |
·本文选题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相关概念 | 第23-26页 |
·复合生态系统 | 第23-24页 |
·旅游生态系统 | 第24页 |
·能值 | 第24-25页 |
·能值转换率 | 第25页 |
·能值/货币比率 | 第25页 |
·能值分析 | 第25-26页 |
·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能量流动理论 | 第26页 |
·能量等级理论 | 第26页 |
·最大功率原则 | 第26页 |
·热力学定律 | 第26-27页 |
·耗散结构与协同理论 | 第27页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 | 第27页 |
·资源环境价值理论 | 第27-28页 |
·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 | 第28页 |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8-29页 |
第四章 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模型 | 第29-38页 |
·能值理论及方法 | 第29-35页 |
·能值理论 | 第29页 |
·能值分析 | 第29页 |
·能值分析基本步骤 | 第29-32页 |
·能值分析指标 | 第32-35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模型 | 第35-38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及其能量分析 | 第35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框架体系 | 第35-36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模型理论意义 | 第36-38页 |
第五章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能值计算 | 第38-44页 |
·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第38页 |
·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能值计算 | 第38-40页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值计算 | 第38-39页 |
·调蓄水分的能值计算 | 第39页 |
·科学研究价值的能值计算 | 第39-40页 |
·休闲旅游价值的能值计算 | 第40页 |
·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能值计算 | 第40-44页 |
·有机物生产的能值计算 | 第40-41页 |
·固碳释氧的能值计算 | 第41页 |
·涵养水源的能值计算 | 第41-42页 |
·保持土壤的能值计算 | 第42页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值计算 | 第42-44页 |
第六章 实证研究 | 第44-5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44-47页 |
·自然特征 | 第44-46页 |
·人文特征 | 第46-47页 |
·数据来源 | 第47-48页 |
·旅游生态系统能值的投入与产出分析 | 第48-51页 |
·旅游生态系统的投入分析 | 第48-49页 |
·旅游生态系统的产出分析 | 第49-51页 |
·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各子系统能值分析 | 第51-54页 |
·社会子系统能值分析 | 第51页 |
·自然子系统能值分析 | 第51-53页 |
·经济子系统能值分析 | 第53-54页 |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 | 第54-5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8页 |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56页 |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表: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参与项目及获奖情况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