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2-28页 |
·稻瘟病菌的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稻瘟病病原的形态特征 | 第12-13页 |
·稻瘟病菌致病性研究 | 第13-18页 |
·稻瘟病的侵染循环及稻瘟病危害症状 | 第18页 |
·水稻抗稻瘟病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 第18-27页 |
·稻瘟病抗性遗传研究 | 第18-19页 |
·抗病基因定位研究的群体 | 第19-20页 |
·抗稻瘟病基因的鉴定和标记定位 | 第20-26页 |
·抗稻瘟病基因的克隆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7-2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4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水稻材料 | 第28页 |
·供试菌株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4页 |
·稻瘟病生理小种的分离及鉴定 | 第28-29页 |
·田间抗性鉴定 | 第29-30页 |
·水稻基因组 DNA 的提取和检测 | 第30-31页 |
·SSR 标记扩增 | 第31-32页 |
·松粳 9 号抗稻瘟病基因连锁遗传分析 | 第32-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6页 |
·黑龙江省稻瘟病生理小种的分析 | 第34-38页 |
·稻瘟病生理小种的划分 | 第34-35页 |
·稻瘟病生理小种致病能力的分析 | 第35-36页 |
·稻瘟病生理小种的分布 | 第36-38页 |
·松粳 9 号抗谱分析 | 第38-39页 |
·松粳 9 号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 第39-40页 |
·松粳 9 号抗稻瘟病基因的初步定位 | 第40-46页 |
·基因组 DNA 的检测 | 第40-41页 |
·亲本间多态性 SSR 引物筛选 | 第41-43页 |
·松粳 9 号抗稻瘟病基因与 SSR 标记遗传距离的测定 | 第43-46页 |
4 讨论 | 第46-51页 |
·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生理小种 | 第46页 |
·水稻材料抗稻瘟病遗传分析 | 第46-47页 |
·松粳 9 号的抗稻瘟病基因 | 第47-48页 |
·水稻稻瘟病基因定位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第48-49页 |
·水稻地方品种抗病性的利用 | 第49-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