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 ·镀锡简介 | 第12-16页 |
| ·锡的性质及其应用 | 第12页 |
| ·电镀锡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12-16页 |
| ·环保型镀锡的概况 | 第16-19页 |
| ·国外甲基磺酸盐酸性镀锡研究概况 | 第16-19页 |
| ·国内甲基磺酸盐酸性镀锡研究概况 | 第19页 |
| ·电镀锡生产工艺简介 | 第19-20页 |
| ·镀锡板耐蚀性的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 ·镀锡液组分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20-21页 |
| ·镀锡生产工艺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 第21-24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2章 实验及研究方法 | 第25-34页 |
| ·研究材料 | 第25页 |
| ·工艺规范及仪器药品 | 第25-27页 |
| ·镀锡电解液的工艺规范 | 第25页 |
|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 ·实验药品 | 第26-27页 |
| ·实验用电镀锡板试样制备过程 | 第27页 |
| ·试验方法与原理 | 第27-34页 |
| ·实验原理 | 第27-29页 |
| ·镀液性能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 ·镀层性能的检测方法 | 第32-34页 |
| 第3章 镀液性能的研究 | 第34-54页 |
| ·镀液环保性能的检测 | 第34-37页 |
| ·MSA 镀锡液成分剖析 | 第34-35页 |
| ·MSA 电镀液组分的毒性分析 | 第35-36页 |
| ·电镀锡液 COD 测定结果分析 | 第36页 |
| ·电镀锡液 BOD 测定结果 | 第36-37页 |
| ·温度对镀液电导率的影响 | 第37页 |
| ·镀液电沉积速率 | 第37-38页 |
| ·镀液的电流效率 | 第38-40页 |
| ·赫尔槽试验 | 第40-50页 |
| ·添加剂对镀液性能的影响 | 第40-43页 |
| ·添加剂添加量对镀液性能的影响 | 第43-50页 |
| ·镀液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 | 第50-53页 |
| ·温度对镀液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添加剂对镀液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的影响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4章 镀液组分对镀层性能的影响 | 第54-72页 |
| ·Sn~(2+)浓度对镀层性能的影响 | 第54-57页 |
| ·电化学测试结果 | 第54-56页 |
| ·盐雾试验结果 | 第56-57页 |
| ·添加剂对镀层性能的影响 | 第57-62页 |
| ·镀层耐盐雾腐蚀性能测试 | 第57-59页 |
| ·镀层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9-60页 |
| ·添加剂对镀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60-62页 |
| ·不同量添加剂对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 | 第62-70页 |
| ·相同量抗氧化剂不同量添加剂 A 对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 | 第62-66页 |
| ·相同量添加剂 A 不同量抗氧化剂对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 | 第66-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5章 工艺参数对镀层性能的影响 | 第72-91页 |
| ·不同电流密度下镀层的耐蚀性能 | 第72-76页 |
| ·电化学测试结果 | 第72-74页 |
| ·盐雾试验结果 | 第74-75页 |
| ·电流密度对镀层织构的影响 | 第75-76页 |
| ·不同镀层厚度下镀层的耐蚀性能 | 第76-81页 |
| ·电化学测试结果 | 第76-79页 |
| ·盐雾试验结果 | 第79-80页 |
| ·镀层厚度对镀层织构的影响 | 第80-81页 |
| ·不同镀液温度下镀层的耐蚀性能 | 第81-86页 |
| ·电化学测试结果 | 第81-83页 |
| ·盐雾试验 | 第83-85页 |
| ·温度对镀层织构的影响 | 第85-86页 |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86-89页 |
| ·以腐蚀电流作为正交试验的分析结果 | 第86-87页 |
| ·以腐蚀电位作为正交试验的分析结果 | 第87-88页 |
| ·以极化电阻作为正交试验的分析结果 | 第88-89页 |
| ·正交结果测试 | 第89-90页 |
| ·中性盐雾试验 | 第89-90页 |
| ·镀层表面形貌检测 | 第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结论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98-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