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地质学论文--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论文--海洋沉积论文

黄、东海海域沉积物的源汇效应及其环境意义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20页
0.引言第20-32页
   ·研究意义第20-21页
   ·研究现状第21-30页
     ·黄、东海海域物质的输送格局与沉积通量第22-24页
     ·黄、东海海域有机质的输送、来源与通量第24-26页
     ·黄、东海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赋存形态及来源第26-28页
     ·黄、东海海域沉积物的物源判识第28-30页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30-32页
1.研究区概况第32-39页
   ·黄海、东海及其泥质区第32-33页
   ·周边入海河流第33-35页
   ·环流特征第35-36页
   ·重大人类活动第36-39页
2.黄、东海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与沉积记录第39-52页
   ·引言第39页
   ·材料与方法第39-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51页
     ·表层沉积物的类型及其粒度参数分布特征第40-50页
     ·黄东海海域沉积物的分区及影响因素第50-51页
   ·小结第51-52页
3.黄海秋季悬浮体输送格局与沉积通量第52-71页
   ·引言第52-53页
   ·材料与方法第53-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70页
     ·悬浮体含量的平面分布特征第54-64页
     ·悬浮体含量的剖面分布特征第64-68页
     ·黄海海域的沉积通量第68-70页
   ·小结第70-71页
4.长江口外海域夏季悬浮体的输送格局与沉积通量第71-80页
   ·引言第71页
   ·材料与方法第71-72页
   ·结果与讨论第72-79页
     ·悬浮体含量的分布特征第72-76页
     ·长江入海物质的输送模式和沉积通量第76-79页
   ·小结第79-80页
5.黄、东海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与埋藏通量第80-96页
   ·引言第80页
   ·材料与方法第80-82页
   ·结果第82-90页
     ·沉积速率第82-83页
     ·有机碳、氮及其同位素的分布特征第83-90页
   ·讨论第90-95页
     ·有机碳的来源第90-92页
     ·有机碳的埋藏通量第92-95页
   ·小结第95-96页
6.长江口及闽浙沿岸海域重金属元素的沉积记录及环境意义第96-106页
   ·引言第96页
   ·材料与方法第96-97页
   ·结果与讨论第97-104页
     ·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97-99页
     ·重金属元素的形态第99-102页
     ·岩芯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特征第102-104页
   ·小结第104-106页
7.黄、东海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特征与来源第106-118页
   ·引言第106页
   ·材料与方法第106-107页
   ·结果第107-114页
   ·讨论第114-117页
   ·小结第117-118页
8.黄、东海海域稀土元素的分布与来源第118-135页
   ·引言第118页
   ·材料与方法第118-119页
   ·结果与讨论第119-134页
     ·悬浮体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与配分模式第119-132页
     ·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与配分模式第132-133页
     ·黄海海域稀土元素的来源与影响因素第133-134页
   ·小结第134-135页
9.主要结论与创新点第135-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52页
致谢第152-153页
个人简历第153-154页
学术论文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海中尺度涡涡动动能和涡致热量输运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非饱和含水介质中石油污染物迁移—转化与淋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