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31页 |
·环糊精的发展概况 | 第13页 |
·环糊精的结构、性质及其修饰 | 第13-22页 |
·环糊精的结构 | 第13-14页 |
·环糊精的性质 | 第14-17页 |
·环糊精分子结构的修饰 | 第17-22页 |
·环糊精的包合特性及其在织物整理中的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合特性 | 第22-24页 |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织物整理中的应用现状 | 第24-28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8-31页 |
·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 第28-29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单-(22,3-二溴丙酰乙二胺基-2-去氧)-β-环糊精的合成及其接枝真丝的研究 | 第31-51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32-33页 |
·实验药品与材料 | 第32页 |
·仪器设备 | 第32-33页 |
·单-(2-2,3-二溴丙酰乙二胺基-2-去氧)-β-环糊精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33-40页 |
·合成方法 | 第33-34页 |
·合成产物的表征方法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α-溴代丙烯酰胺型环糊精单体对真丝的接枝工艺探讨 | 第40-47页 |
·接枝的工艺流程及测试表征方法 | 第40-42页 |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β-CD-2-EDBA接枝真丝的结果表征 | 第45-47页 |
·接枝有α-溴代丙烯酰胺型环糊精单体的真丝的芳香整理 | 第47-50页 |
·芳香整理工艺 | 第47页 |
·芳香整理的测定方法 | 第47-48页 |
·芳香整理的结果与讨论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烯类环糊精单体的合成、表征及其接枝真丝纤维的研究 | 第51-64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52-53页 |
·实验材料与药品 | 第52页 |
·仪器设备 | 第52-53页 |
·两种烯类环糊精单体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53-57页 |
·合成路线 | 第53页 |
·6-丙烯酰基-β-环糊精(β-CD-6-A)的合成 | 第53-54页 |
·2-对甲苯磺酰基-6-丙烯酰基-β-环糊精(β-CD-2-OTs-6-A)的合成 | 第54页 |
·两种烯类环糊精单体的结构表征 | 第54-57页 |
·烯类环糊精单体接枝真丝织物的研究 | 第57-63页 |
·接枝的工艺流程与测试表征方法 | 第57页 |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接枝前后真丝的扫描电镜照片比较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带环氧基的环糊精单体的合成及其接枝真丝的研究 | 第64-74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实验部分 | 第65页 |
·实验材料与药品 | 第65页 |
·仪器设备 | 第65页 |
·带环氧基的环糊精单体的合成方法与结构表征 | 第65-68页 |
·单-(2-(N'-2,3-环氧丙基乙二胺基)-2-去氧)-β-环糊精(β-CD-2-EPA)的合成方法 | 第65-67页 |
·结构表征与结果讨论 | 第67-68页 |
·β-CD-2-EPA接枝真丝的研究 | 第68-73页 |
·接枝的工艺流程与测试表征方法 | 第68-69页 |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9-72页 |
·β-CD-2-EPA接枝真丝前后真丝表面的扫描电镜照片比较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一氯三嗪-β-环糊精接枝真丝的研究 | 第74-82页 |
·引言 | 第74页 |
·实验部分 | 第74-75页 |
·实验材料 | 第74-75页 |
·实验仪器 | 第75页 |
·一氯三嗪-β-环糊精(MCT-β-CD)接枝真丝的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MCT-β-CD接枝真丝的工艺流程 | 第75页 |
·测试方法 | 第75-7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6-81页 |
·MCT-β-CD接枝真丝的机理探讨 | 第76页 |
·MCT-β-CD接枝真丝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76-80页 |
·接枝前后真丝的红外光谱比较 | 第80-81页 |
·接枝前后真丝的扫描电镜照片比较 | 第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结论部分 | 第82-83页 |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