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缩写词表 | 第6-9页 |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 ·EV71与手足口病 | 第9-10页 |
| ·EV71的3C蛋白酶及其他非结构蛋白 | 第10-11页 |
| ·抗EV71的药物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酵母双杂交系统筛药模型 | 第11-13页 |
| ·实验目的及意义 | 第13-16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材料与常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 第16-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16-19页 |
| ·菌株 | 第16页 |
| ·质粒 | 第16页 |
| ·培养基及其溶液 | 第16-17页 |
| ·溶剂及溶液 | 第17-18页 |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8-19页 |
| ·常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 第19-24页 |
| 第三部分 逆向酵母双杂交系统筛药模型的建立 | 第24-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31页 |
| ·酵母双杂交模型中3C融合基因的克隆 | 第24-25页 |
| ·EV71其他功能基因的克隆 | 第25-27页 |
| ·pGBKBD-AD质粒的构建 | 第27-28页 |
| ·pGBKBD-AD-3C和pGBKBD-AD-3C~(mut)质粒的构建 | 第28页 |
| ·酵母转化和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28-29页 |
| ·运用酵母模型菌株进行抗EV713C蛋白酶的药物初筛 | 第29页 |
| ·中药复筛 | 第29-30页 |
| ·化学方法分离活性中药O4,固体培养法对O4组分进行活性部位跟踪 | 第30-31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47页 |
| ·pGBKBD-AD-3C和pGBKBD-AD-3C~(mut)质粒的鉴定 | 第31-36页 |
| ·EV71其他功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6-40页 |
| ·酵母转化和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40-41页 |
| ·运用建立的酵母模型菌株进行药物筛选及活性跟踪结果 | 第41-43页 |
| ·中药复筛结果 | 第43-47页 |
| 第四部分 3C蛋白酶体外催化反应筛药模型的建立 | 第47-6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52页 |
| ·体外催化底物的合成 | 第47-48页 |
| ·PCR合成EV71重组3C蛋白酶基因 | 第48页 |
| ·重组3C蛋白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48-49页 |
| ·His-Tag柱层析体外纯化3C蛋白酶 | 第49-50页 |
| ·Bio-rad Bradford对纯化的3C蛋白酶进行蛋白定量 | 第50页 |
| ·建立体外酶促反应体系 | 第50页 |
| ·重组3C蛋白酶的真核表达 | 第50-52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62页 |
| ·重组3C蛋白酶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52-55页 |
| ·重组3C蛋白酶在大肠杆菌B121中的表达与纯化 | 第55-58页 |
| ·重组3C蛋白酶的体外催化反应 | 第58-60页 |
| ·毕赤酵母甲醇诱导表达3C蛋白酶 | 第60-62页 |
| 讨论与结论 | 第62-65页 |
| 讨论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